Sunday, February 2, 2014

<中國文化> 新春學對聯

聽光明頂陶傑講中國的對聯,話中國新年的對聯快要絕跡香港,今日就想上網搜尋一下與對聯有關的資料。

陶傑提到最基本就連右聯為上聯左聯為下聯為最基本都會有人弄錯。

以下都是入門資料,要真正學習對聯相信要有一定的中文基礎,要懂平仄,又要懂書法,更要多讀詩書懂得何謂意境。對聯的語文能力可能比作詩寫文還要高,因字更少但對樣要符合各種既定的原則。

    對聯結構簡明,句式靈活易學,可歸納出對仗、平仄及意境應該具備之基本原則:

對仗:
對聯講究對仗工整,應該具備下列的原則:
    1. 字數相等:上聯與下聯字數必須相等。

    2. 詞組相對:上聯與下聯應具有相同詞組結構的相對。

    3. 詞性相對:上聯與下聯應具備相同詞性的相對。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副詞對副詞,虛詞對虛詞,實詞對實詞。







    對聯具有下列常見的對仗方式:


    1.              正對:上聯與下聯之內容相近,互為關聯,互為補充。



    十里松杉藏古寺;
百重雲水繞青山。
(香港新界青山寺)


    2.              反對:上聯與下聯之內容相反,互相映襯,形成對比。



    眼裏有塵天下窄;
胸中無事一床寬。
(四川遂寧廣德寺)

    3.               
    串對:上聯與下聯之意義順承,珠聯壁合,一氣呵成。

    

欲得臨終生淨土;
但須精進念彌陀。
(出自近代了然法師)


    平仄

    對聯講究平仄協調,應該具備下列的原則:

    1.              仄起平落:上聯最後一字必須用仄聲,下聯最後一字必須用平聲。

    2.              平仄交錯:於七言對聯中,可採用「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即對聯中第一、三、五個字的平仄,可以靈活使用,至於第二、四、六個字,則必須嚴格遵守平仄交錯。於五言對聯中,可採用「一三不論,二四分明」的原則。

    3.              平仄對立:上聯與下聯相對之字,其平仄應該對立。八言以上之平仄格律,大部分皆從多句互相組合而成,上聯與下聯分句句脚之相對字,其平仄必須對立。


    許多人對於平仄之原則,有寬嚴尺度的不同;每個人賞析對聯之角度,有喜好偏向的差異。上述三種平仄之基本原則,較為一般人廣泛地採用,依照對聯之字數,可以歸納成標準的平仄格律。只要熟記七言對聯的格律,按如下所提供之要訣,可以推演出四言、五言及六言的格律;至於八言以上之對聯格律,可以從四言至七言的格律中,互相組合而成。

    對聯之平仄起式,是根據上聯的第二個字來決定「仄起式」或「平起式」;對聯之平仄聲,可參閱《詩韻集成》。

    意境

    一副對聯的優劣,主要是取決於內容及意境,借由對仗與平仄之格律,以幫助對聯的工整協調和音律節奏;然而有些創作衝破格律之束縛,以發揮意境高雅的藝術形式,來完成美好的思想內容,形成「變體對聯」。

    十方來,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
    萬人施,萬人捨,萬人同結萬人緣。〔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浙江寧波七塔禪寺)「十」為入聲字,屬仄聲

    更多例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