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 2014

[文活文化] 乩童

董橋評陶傑,一句「你要我黑變白,白變黑都行,陶傑做到了」,箇中意思,值得深思。


「一千萬個人裏面可能只有一個人做得了乩童,一上身就來,你要我黑變白,白變黑都行,而陶傑做到了。你說是不是很驚人﹖當我看到他的時候我很高興,也很可惜。」




 

乩童


乩童是一種靈媒,是道教儀式中,神明跟人或鬼魂跟人之間的媒介。雖
然被稱為乩童,但實際上也有年紀很大的。神明上身則稱為「起乩」,而整個過程則被稱為「扶乩」。


在臺灣,乩童又稱「童乩」,常見上身的神明,有王爺神、三太子、天上聖母、濟公等,在香港:有齊天大聖、關公等,有時也有家屬的靈魂、孤魂野鬼等。乩童的工作除了當人、鬼、神之間的媒介外,還有收驚,有時甚至有治療絕症的用途(雖然其實際效果還尚未得到證實)。不過,亦有研究指出,臺灣的童乩,原本出處或範疇與道教乩童不盡相同,不論語源或出處比較接近東南亞地區巫術。


此外,乩童可以分為文乩與武乩,神明附身在他們身上時稱為「起乩(起童)」。文乩起乩大致以吟唱、口述的方式,幫信眾醫病、解惑;武乩主要是幫信徒鎮鬼安宅,有時在街上看到手執五寶(七星劍、鯊魚劍、月斧、銅棍、刺球)巡街繞境的乩童,就是武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