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財經新聞> 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大鱷


 節錄一篇有關中國大媽的文篇。


 『2013年,從“完勝華爾街大鱷”到“抄底海外房產市場”再到“比特幣逆襲主角”,這一年,“中國大媽”打破了傳統形像,闖進了國內外的輿論場。外媒甚至為“中國大媽”特別創造了“Dama”這一英文單詞。

關於中國的大媽,一般是這樣定義:年齡在30歲至50歲區間;家庭可支配現金在數萬以上,丈夫事業有成;金融知識趨近於零,投資喜歡跟風,多憑感覺,以及閨密朋友的攛掇。

在於中產階級崛起,加之中國人口進入老齡化社會,大媽們的數量有所增加,並且大媽手上的閑錢也開始增多。大媽們不再局限於買些瓜果蔬菜日用品等平民消費商品,購買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


『為何直到今年大媽們才真正火起來?

原因在於中產階級崛起,加之中國人口進入老齡化社會,大媽們的數量有所增加,並且大媽手上的閑錢也開始增多。大媽們不再局限於買些瓜果蔬菜日用品等平民消費商品,購買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而與此同時,國內的投資渠道比較狹窄。買房子吧,現在國家極力調控,國N條接連面世,老百姓會擔心房價下降,得不償失;把錢存入銀行,由於存款利率低,與每年通脹相抵,幾乎不賺錢,甚至賠本;倘若投資股市,數年以來的股市萎靡,讓股民財富嚴重縮水。

中國大媽”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黃金首飾,而是有保障的未來。“中國大媽”們出手搶金,固然有傳統的“存金藏銀”觀念的影響,但主要還是用來規避通脹,而她們寧可儲蓄保值也不願、不敢消費,暴露出物價持續走高下對於資產保值的恐慌,也有攢下來以備養老等方面的考慮。這也是內需這個引擎遲遲不能有效驅動的原因。所以,中國大媽“搶金潮”不但印證了中國人的消費潛力和投資需求巨大,也映襯著中國民間投資渠道的匱乏與不足,更突顯了呼之多年的擴大內需未被有效釋放的現實。』


...

『一位黃金分析師進一步解釋:黃金交易市場分為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現貨交易包括零售市場,大媽們搶購的是零售市場的黃金。期貨市場主要由資本控制,就是網友提到的華爾街大佬等機構交易者控制。我們平時說的國際金價,是指期貨市場的金價。期貨市場的黃金交易量本身非常巨大,機構交易者又可以通過金融杠杆將其成倍放大,所以在期貨市場中的黃金交易量要遠遠大於零售市場中的黃金交易量。

中國大媽反應出的是中國投資渠道狹窄。無論是大媽買黃金、買房、買比特幣,都是因為狹窄的投資渠道不得已將具有龐大數量投資或者潛在投資需求的大媽“籠絡”在了一起。與此對應的,更是社會各類層出不窮的“詐騙案”,被打著投資渠道的幌子騙財的大媽不勝枚舉。

盡管有的人可能會說,大媽搶黃金不一定是有投資意識,只是跟風消費。但大媽搶金風波折射出的是中國通貨膨脹帶來的某種程度的社會恐慌。人們不在甘於將人民幣存在銀行,而是想著法的保值或者升值。市場總是用最直白的方式來表達問題,大媽這一群體盡管算不上社會精英,但卻是社會大眾需求的直接表達者。就好比2008年的股市,當你發現連身邊的大媽也開始參與股市,證明股市已經走到了虛高的節點。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大媽的數量還會不斷增加,盡管大媽們對中國經濟的走向產生不了影響,但是,大媽們的消費投資行為卻是中國經濟問題的間接反映。中國的經濟增長需要靠投資與消費來拉動,如果不拓展投資渠道、形成完善健康的投資途經,大媽們依然會在一波又一波搶購中繼續奔波,而中國的經濟也難以真正健康穩定地發展。
 


“華爾街大鱷”的對手:揭開中國大媽的面紗 - i黑馬
Source: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1/58109.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