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30, 2014

<經濟> 新興經濟危機 中國帶頭向下

令我聯想到是可見的股災。美國的次按危機也在兩年前已經發出警號,最後也要等到雷曼倒閉才真正引發全球的股災。

這次,早在兩年前已聽到蕭若元在網台提到得收不到水,最後只會經濟泡沫爆破。誰也想不到現在好像要發生。

先記錄,再驗證,期待這次又是否狼來了,是否另一次炒賣的機會。

再補多一句,面對現在中國政治的局勢,如果經濟危機爆發定必引起社會動亂。



「新興市場貨幣遭到慘烈拋售。近兩日來,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紛紛加息。但即使土耳其央行激進地加息425個基點,裡拉的強勢也僅僅維持了半天;南非央行加息50個基點,但努力瞬間化為泡影,美元兌南非蘭特不跌反漲;俄羅斯盧布的彙率創歷史新低。與此同時,日元開始大漲,黃金一路向北。

不可否認的是,美聯儲縮減QE對新興市場的打擊是沉重的。裡昂證券分析師Chris Wood表示,現實就是,只要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在上漲,新興市場就會承壓。

過去五年,中國平均每年經濟增速達9%。中國需求強勁,促進了其貿易伙伴的經濟增長,先是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受益,後是德國和日本受益。此外,中國大規模地進口自然資源和中間產品,航運業也從中受益。

現在人們的擔憂轉移到了中國影子銀行系統。摩根大通經濟學家們表示,隨著流動性收緊,中國銀行間利率上升,推高了借貸成本,外加經濟增速下滑,加劇了風險。許多監管者認為,中國不得不遏制影子銀行的活動。若中國讓一些機構破產,或允許大型機構發行的產品違約,後果很難預料。若監管機構打壓過於嚴厲,可能會引起市場恐慌。

近來,中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讓海外借款人不要過快地用盡信貸額度。不幸的是,南美國家、亞洲、南非等國央行也紛紛加息,收緊信貸。」


新興市場的最大風險來自中國 華爾街見聞 30/1/2014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713

“If slowing growth in China was the catalyst for concerns in past months, that concern has now shifted to spillover effects from a possible disruption in China’s shadow banking system. “Rising interbank rates, as liquidity is kept tight, continues to push up borrowing costs and, along with the slower growth, risks amplifying financial stress,” note economists at JPMorgan in the bank’s latest Global Data Watch.

Many regulators looking at China believe Beijing will be forced to curb the activities of shadow banking institutions, which offer investors a much higher return than they can earn in safe deposits by using their money to lend to borrowers unable to raise loans elsewhere and willing to pay far more than official rates.

If they do that by letting some institutions go under or by allowing a product distributed by a major bank to default, the consequences are hard to predict.”

China is biggest risk to emerging markets - Financial Times - 28 Jan 2014

Wednesday, January 29, 2014

<美國> 奧巴馬的第五次國情咨文


 美國領袖是會說大家、你們、一起...香港的領袖是會說我做左、已經搞掂、階段性成果...

美國的領袖會稱讚自己的妻子,而香港的高官就會就老婆的錯、外家的罪。

無錯,人家的民望不算高,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家的施政也嘗觸礁,但人家視反對派為合作伙伴。

同樣是領袖,為何待人處事的胸襟能有這麼大的差異?





Tonight, this chamber speaks with one voice to the people we represent: it is you, our citizens, who make the state of our union strong.
Here are the results of your efforts:  The lowest unemployment rate in over five years.  A rebounding housing market.  A manufacturing sector that’s adding job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1990s.  More oil produced at home than we buy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 the first time that’s happened in nearly twenty years.  Our deficits – cut by more than half.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over a decade, business leaders around the world have declared that China is no longer the world’s number one place to invest; America is.
...

Today, after four years of economic growth, corporate profits and stock prices have rarely been higher, and those at the top have never done better.  But average wages have barely budged.  Inequality has deepened.  Upward mobility has stalled.  The cold, hard fact is that even in the midst of recovery, too many Americans are working more than ever just to get by – let alone get ahead.  And too many still aren’t working at all.


President Barack Obama State of the Union 2014 speech (full text, video) 

http://www.politico.com/story/2014/01/state-of-the-union-2014-speech-transcript-text-video-102763.html#ixzz2rm9g48W6


以下是你們(美國國民)努力的成果:
失業率五年內最低。房產市場正在反彈。制造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首次就業增多。
國內產油量超過了向國外購買量,將近二十年來尚屬首次。美國的貿易逆差減少了一半以上。全球商界領袖十年來首次認為,中國不再是世界頭號投資目的國,美國才是。



奧巴馬:全球頭號投資目的國不是中國 是美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541

<投資筆記> <經濟發展> 從歷史中學習 由1997亞洲金融風暴 看今天新興市場

美國次按風暴後,環球市場用了整整五年尚算踏上復甦之路。但當美聯儲宣佈結束量寬之時,新興市場又要面臨另一場的危機。

由於量寬的實施,全球資產價格上升,而且經濟增長過份依賴新興市場,資金撤走令新興市場面對資產價格插水,貨幣貶值的後果。這個疑似泡沫的爆破,令人擔心1997亞洲金融風暴重演。最值得關心的是通常危機發生的開頭,不會一次過爆泡,而會一步一步再次步入衰退危害。

以下是經濟學人的的節錄,雖然未必預測準確,但這也是從歷史中學習,用於現在預測的示範。




It's like 1997 all over again (Extract)

"Crises have a habit of coming in fits and starts, though, rather than in one big bang. For instance Thailand ran into trouble in July 1997. Four months later South Korea’s president warned his countrymen of the “bone-carving” pain to follow an IMF bail-out. It took over a year for Russia to blow up; its default didn’t happen until August 1998. The last mini-crisis took time to come to a head, too. After Argentina devalued and defaulted in 2001, many argued it was a cranky special case. But by mid-2002 the contagion had taken Brazil to the brink."
 ...
"To my mind the doom-mongers are too pessimistic. Something other than a generalised rout is taking place. As we have argued before, most emerging economies have mor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policies now than they did in the 1990s—falling currencies can be a healthy sign of adjustment, provided the decline is orderly."
 ...
"One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all emerging countries today is that they have all shared in the colossal credit boom. Loans have been growing by double-digit rates for many years. Vietnam has already blown up—it has set up a “bad bank” to try and clean up its lenders.
...
So there are two things to watch for signs that the present panic might morph into something much nastier. First the streets—for more social unrest and political gridlock. And then the banks—for any sign that their books are rotten." 

 
Source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freeexchange/2014/01/emerging-markets

完整譯文:

經濟學人:新興市場夢回1997?

“比索墜入了地獄。”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 Naipaul曾經這樣形容上世紀90年代阿根廷貨幣的慘痛大貶值。可這話用來描述上周阿根廷比索的遭遇同樣適用,一周跌去15%的比索足以讓全球投資者心驚。

痛苦的不只是阿根廷,土耳其、南非、俄羅斯同樣本幣重挫。新興市場的貨幣跌落2009年以來的最低谷。

貨幣貶值不僅引起市場恐慌,還導致社會動蕩,上周五烏克蘭基輔和泰國曼谷都發生街頭騷亂。標普500當天下挫2%。

去年5-8月,投資者也曾大量拋售新興市場資產,那時的元凶是透露考慮開始縮減QE的美聯儲。但過去幾個月,新興市場已恢復穩定。

經濟學人分析文章指出,危機具有這樣一種特點:它不會一次性大爆發,會時斷時續間歇性發作。

比如1997年7月泰國引爆的亞洲金融風暴,先是席卷泰國,四個月後輪到韓國,一年後的1998年8月才衝擊了俄羅斯。

一些看空人士認為,去年遭到拋售以來,新興市場面臨的形勢已經惡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發達國家的央行決策者還並未很明確怎樣控制史無前例的大寬松。

美聯儲從今年開始縮減QE,預計本月29日公布的美聯儲FOMC決議將宣布,每月購買資產的規模再減少100億美元,降至650億美元。

美聯儲無疑要向QE下手了,大洋彼岸的英國央行還沒有定數。預計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應該恢復平穩。

總之,央行資產負債表正常化的過程可能難以預測、引起混亂。

2、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復蘇乏力。

按說西方國家加快增長對新興經濟體是好消息,那樣一來,新興經濟體就可以減少經常賬戶赤字,熱錢外流對他們的影響也會減小。

可迄今為止數據並不樂觀。

巴西和土耳其去年夏季至今經常賬戶赤字不斷擴大。

去年12月,中國貨物貿易出口同比增長4.2%,預期增長5%。中國出口不及預期也充分體現了投資者撤離新興經濟體的現實。

因為中國不但是新興市場的出口方——西方世界需求的晴雨表,自身也是大宗商品的一大消費國。

不過,經濟學人認為以上看空者未免太過悲觀。

首先應該明確,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彙率政策已經比上世紀90年代更靈活。如果本幣有序下跌,貨幣貶值也是健康的調整跡像。

而且,此次新興市場貨幣出現的拋售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市場的混亂與國內政局有關。

土耳其裡拉大跌是由於總理的腐敗醜聞。南非面臨行業動蕩。烏克蘭爆發大規模示威游行。

今年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將舉行大選,結果也可能產生無能的新政府。

不過,印度到目前為止都表現不錯。印度換了新的央行行長,國內經常賬戶赤字已經收窄。

墨西哥與韓國的政府厲行改革,應該會繼續激發投資者的信心。

菲律賓過去一直讓投資者失望,但本月成功地以4%的利率發售了10年期國債,這表明投資者認可了菲律賓政府的改革決心。

當然,新興市場還存在一個普遍問題。

過去困擾一些新興經濟體的莫過於金融系統脆弱,今天這些國家普遍信貸劇增,貸款連年兩位數增長。

所以,經濟學人認為,今後觀察新興市場的走勢應該留意兩點:

1、街頭——社會動蕩和政治僵局的跡像;2、銀行——一切銀行壞賬的跡像。


文 / 若離     來源:華爾街見聞      29/1/2014

Source: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403


有趣標題:深9複式

自己領悟...
2014年1月29日 信報

深9複式1.43億沽 區內新高

豪宅新盤續有大額成交,香港仔深灣9號昨日推售2伙...
深灣9號牽頭發展商嘉華國際(173)昨晚更新成交記錄...

Tuesday, January 28, 2014

<財經新聞> 美國末日論 源收水通縮 - "股市漲幅與美聯儲主席的身高有著某種聯系"

通縮帶來經濟衰退 ,還是耶倫的身高才是重點?

末日輪多的是,跟聯儲長身高的關係真的第一次,仲要有圖...


『阿爾伯特·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倫敦金融圈最著名的“空頭分析師”,法國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

18年來,愛德華茲先生孜孜不倦地宣揚他那“冰河時代”的市場末日預言——美股即將下跌。盡管有很長一段時間“冰河時代”並未來臨,但事情總有例外——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美國房產市場泡沫就被他說中了。

上周,法興在倫敦一座豪華酒店內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策略分析會,並和同事Andrew Lapthorne以及前同事Dylan Grice共同發表了一份世界經濟評論。毫無疑問,評論內容一如既往地悲觀。



愛德華茲說: 通貨緊縮才是目前真正的危險。美國和歐洲都處於經濟衰退之中,並且都從徹徹底底的通縮中僥幸逃脫了。但經濟衰退和通縮都將對股市產生不利影響。

但市場似乎並未留意,相反,還有人認為經濟正在自行修復。



Dylan Grice警告稱:投資者不應該被誘導,誤以為當前創紀錄新低的國債收益率意味著低風險。實際上,金融市場正在通過國債收益率測試美國的可信任程度。
 

愛德華茲引用了一系列指標來說明即將到來的通縮。

實際意義上的通縮已經迫近。歐美地區的核心通脹和整體通脹正雙雙走低。但是,歐洲央行對此卻並不擔憂,或許他們認為通脹下行可以幫助意大利和西班牙變得更有競爭力。如果他們真是這樣想,那就太滑稽了。

美國疲軟的勞動力市場是另外一個衡量指標。愛德華茲引用了PIMCO管理公司Bill Gross的評論:比非農就業更為可靠的家庭就業程度去年表現非常糟糕,每月僅增加10萬崗位。




愛德華茲表示,日本將在通縮中扮演主角。

日本已經破產了,他別無選擇,只好用印錢、印錢、再印錢來維持經濟外表的光鮮。日元將被迫下行,並向全世界出口通縮。

還有兩個亞洲國家將扮演配角——韓國和泰國。

他們將被迫進行貨幣貶值,並將通縮擠進發達國家。1995年-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先例。屆時,美國將遭遇通縮襲擊。而歐洲將出現企業利潤增長停滯,甚至略有下滑。

企業裁員是經濟衰退的關鍵風險。削減投資和去庫存將主導企業利潤下跌和裁員。

經濟衰退的幾率正在增加。經濟復蘇的持續時長中間值僅有36個月。過去的三個經濟周期之所以延長,都是央行干預的結果。

通脹預期在1.5%—2.5%之間。如果低於1.5%,那麼股票市場將作出巨大反應。基本面將驅動股市發展。一系列經濟指標都表明股市被高估了,包括席勒的CAPE指標、Tobin`s Q(企業市價與資本重置成本之比)。我敢說,在下一次的經濟衰退中,投資收益將比現在還要糟糕7.5倍。




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還知之甚少。

這是公認的:量化寬松將永遠推高股市。但量化寬松政策有利於大宗商品也是公認的。但這公認的理論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認為股票永遠上漲也是錯誤的。一旦投資者意識到量化寬松政策不能無限期地支持市場或經濟,股市就將反轉。

在那個下午,愛德華茲先生還談起了身段嬌小的美聯儲准主席耶倫。他聲稱發現了一個詭異的現像:

最近幾十年來,股市漲幅與美聯儲主席的身高有著某種聯系,每一屆主席任期內都是如此。 因此,如果要任命一位女士作為美聯儲主席,至少要確保她身材高大。身高模型最好參照Magic Johnson(被譽為“魔術師”的NBA球員Earvin Johnson)——6英尺5英寸(約合1.95米)。這樣才能確保較好的長期收益率。


大空頭Albert Edwards:歐美經濟站上通縮懸崖邊緣 - 华尔街见闻 27/1/2014
空頭/阿爾伯特·愛德華茲  文 / Yveline  2014年01月27日 13:57 來源:華爾街見聞

Source: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916


英文原文節錄:
 
“You will see waves of deflation coming into the U.S. and the euro zone at a time when profits are already stagnant or slightly falling,” he said. That will pressure companies based in the developed markets.

Corporate cutbacks are the key risk of a recession, he said. Cuts in investment and inventories will be a precursor to falling profits and headcount reductions.

Odds of a recession are increasing, Edwards said, as the current recovery nears its sixth anniversary. He said the median length of economic recoveries has been only 36 months. Our minds are “polluted,” he said, because the last three cycles were lengthened due to 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 Profits, labor costs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U.S. have been a “big fat zero,” Edwards said. “That is all associated with a cycle which is already long in the tooth.”

Indeed, Edwards said that sentiment regarding inflation could trigger lower equity prices.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re firmly anchored between 1.5% and 2.5%, he said, and if inflation drops below 1.5%, “you can get a massive equity market reaction.”

 

ALBERT EDWARDS: My Pick For Fed Chair Would've Been Basketball Legend Magic Johnson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albert-edwards-dylan-grice-2014-outlook-2014-1 

 

<經濟學> 大麻合法化 經濟學家毒戰小勝一場

今日的另一篇文章都是有關經濟理論,這就是毒品合法之化。已故經濟大師佛利民早已提出,人有自由做傷害自已的事。但社會上當然有人擔心毒品會導致罪案上升,危害社會安全。只要影響到別人就再不是個人自的問題而已。

時至今日的美國,而且是有關傷害較低的大麻,看來大麻合法化為毒品合法化走了重要的一步。但相信拆毒品全面合法化不是這個世紀能發生的事,稱得上是自由經濟學的一次長征。
經濟學家為什麼特別關心大麻合法化的問題?不是因為我們特別喜歡抽大麻,是因為這是一場每年花費400億美元的「毒戰」(War on Drugs),一場打了40年但成效依然是似有還無的戰爭。關心政府政策和財務的經濟學家,分析大麻合法化是責無旁貸。毒戰所以又貴又廢,原因是消費者對毒品需求彈性十分低。政府花大量資源試圖禁絕需求彈性低的消費物品,後果只會是引導社會投放更大量資源在這種被禁的消費物品上。
...
從擁護自由市場的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到認為市場問題多多的阿克里夫(George Akerlof),公開支持大麻合法化的經濟學者都是有理有節。根據那封8年多前的聯署信,大麻合法化估計可為政府每年省下77億美元支出,向大麻如煙酒般抽稅,更可為政府帶來每年62億美元收入。
...
大麻合法化能為政府帶來稅收,而最低工資比低收入津貼,甚至負入息稅吸引的地方是不用政府找數。這些政策今天得到支持,多少與美國政府債台高築有關。香港政府幾時會用盡儲備走進欠下巨債的日子?我沒有水晶球,不得而知,但幾年來的累積盈餘很難不令尋租者(搵着數者)企圖分一杯羹。政策架床疊屋增加公共開支,不是什麽深奧的學問。
港人要關心大麻合法化的問題,不是因為特別喜歡抽大麻,是因為又貴又廢的毒戰給研究公共府政策的人上了寶貴一課:不論政府的意圖有多公義有幾道德,相信或懷疑市場的人都要緊記分析公共政策時不能漠視政策執行的行政費用。不用再拗的洗邋遢,是洗走那些漠視高昂行政費用而成效有限的公共政策。
大麻合法化不用再拗  徐家健   信報   28/1/2014

Reference:
Interview with Milton Friedman on the Drug War
http://www.ukcia.org/research/argue/milton.htm

<經濟> 最低工資求選票 美國也成福利國

昨日一篇提發有關最低工資的筆戰,今天亦有相關文章。事件關於美國要提高最低工資,即使共和黨的議員亦有為選票要贊成通過方案。可能這是民主社會的負面結果,但最起碼他們對得住他們的選民。

奧巴馬政府上任以來不斷提出福利政策,雖然出發點是打撃貧富差距,但亦令美國走上像歐洲一樣福利主義之路。

經濟學者對最低工資的觀點依然充滿爭議,再加上現實社會中受政治的影響,這話題可說是沒完沒了。




『據美聯社最新消息,美國超過30個州已經通過或支持提高最低工資法案,凸顯收入不平問題的熱度高漲。

本法案主要受各州議會的民主黨議員推動,希望在全國範圍內將最低工資提高到7.25美元/小時以上。根據白宮工作人員透露,奧巴馬計劃於1月28日發表的2014年度國情咨文中強調貧富差距的嚴重性,將正式把推動提高最低工資的法案列入政府的施政目標。

據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的調查顯示,71%的美國人希望提高最低工資,其中包含過半數的共和黨人。

但是根據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去年12月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驢像兩黨對造成貧困原因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民主黨的大部分支持者(61%)認為,超出個人掌控的社會環境因素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而共和黨的支持者(51%)則正好相反,認為個人努力不夠是貧困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次最低工資法案通過的主要阻力來自於共和黨方面。

可以預見,如何解決貧富差距將成為兩黨之間爭論,特別是在今年下半年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和圍繞著是否通過提高最低工資的法案的辯論中成為新的焦點。

來自共和黨方面的的主要反對理由是強制提高工資可能導致就業崗位減少以及消費成本上升。所以,在共和黨控制的佛羅裡達及南卡羅來納州等州通過幾率渺茫。

去年已經改有5個州通過了最低工資法案,其中愛荷華州將最低工資油7.25美元/小時提高至10.1美元/小時;羅德島州將最低工資由8美元/小時提升至9美元/小時;華盛頓特區、舊金山和聖何塞等城市都已批准調高至大約10美元

提高最低工資成為美國兩黨爭論焦點  -  华尔街见闻 28/1/2014

Source: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261

『Lawmakers in at least 30 states are sponsoring or are expected to introduce wage hike measures, according to a national review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They hope to notch state-level victories a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congressional Democrats remain stymied in attempts to raise the federal minimum wage above $7.25 an hour. The president is expected to mention the minimum wage in hi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Tuesday.

Even in Republican-dominated capitals where the bills are longshots, the measures still give Democrats a chance to hammer home the popular theme of fair wages in what is an election year in most places.

"It's a no-brainer for any Democrat," said Neil Sroka, a strategist for progressive groups who is communications director at the Howard Dean-founded Democracy for America. "Congress is failing. They can take real action right in the states and have a demonstrable impact right here at home. For politics and policy, it's a winning strategy."

Minimum wage is a perennial issue that has taken on a higher profile amid the slowly recovering economy and growing public debate about income inequality. A Quinnipiac University poll this month found 71 percent of Americans in favor of raising the minimum wage — including more than half of Republicans polled.

...

Opponents, many of them Republicans, argue that the higher wages translate into fewer jobs and higher consumer costs. So wage hike bills in Republican-controlled legislatures, like Florida and South Carolina, are not expected to pass. In Florida, Gov. Rick Scott said the claim that working families need the boost to make ends meet makes him "cringe, because I know that statement is a lie."
"Even if we did raise the minimum wage, working families will still not be able to make ends meet on those jobs," Scott said. "We need good jobs that lead to good careers for our families, and that's what I am focused on."
Already, a Democrat-backed bill to increase Indiana's minimum wage by $1 was blocked by majority Republicans on a party-line vote Tuesday.
Win or lose, the legislation gives Democrats a potential weapon against Republican opponents. Eddie Vale, a Democratic strategist with close ties to labor unions, said Republicans who oppose a wage hike will face fierce criticism.
"There's a lot of people in this state that are making the minimum wage that are voting Republican right now," said House Democratic Caucus Chairman Mike Turner of Tennessee, where they plan to introduce a minimum wage bill this year. "Maybe if they see that they don't have their best interests in their heart, they might change their minds."
MINIMUM WAGE BILLS PUSHED IN AT LEAST 30 STATES   26/1/2014
Source
http://bigstory.ap.org/article/minimum-wage-bills-pushed-least-30-states

Monday, January 27, 2014

<經濟學> 最低工資 經濟筆戰


 外國的經濟政策,經常引來不同學派的經濟學者的評論,更不時引起筆戰。香港當然不乏一些政治筆戰,左中右派的立場顯而易見,但經濟學或經濟政策的筆戰卻少之有少。大多是引述外國經濟學說,或單方面提出看法,而這次卻有經濟學家挑戰時事評論員的觀點,雖說不上激烈,但至少有點學術觀點,一看無防。

其實最低工資反自由經濟派而行是常識吧 !




『「如果把三個經濟學家置於一室,你會得到五種意見。」這個老掉牙的說法,對不少經濟課題的辯論如QE的作用、應否在債務危機下削赤減債等等都適用,但有些時候,經濟學界會慢慢出現久違的共識、少有的和氣,說的是最低工資。

...

超過70位經濟學家昨日聯署,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國會致公開信,爭取通過把聯邦最低工資,在三年內由7.25美元時薪逐步加至10.1美元,然後與通脹掛鈎。聯署的名單仍在加長中,但聯署者絕非二打六,當中不乏如雷貫耳的學者,不但有七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如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阿羅(Kenneth Arrow)、梭羅(Robert Solow)、謝林(Thomas Schelling)等,而且還包括前財長薩默斯、前白宮經濟顧問Laura Tyson、暢銷書《Why nations fail》的作者麻省理工大學教授Daron Acemoglu、哥倫比亞大學的Jeffrey Sachs等,可說星光熠熠。

為甚麼這個曾惹來爭拗不斷的經濟課題,竟然罕有地出現勝負已分的局面?一來因為眾多的實證研究,發現均大同小異,令分歧大幅收窄,學界現時普遍支持溫和的最低工資,對提升低收入人士的薪酬有幫助,同時亦不用擔心就業及通脹受拖累,宏觀經濟甚至會因為低收入打工仔增加消費而有小量刺激。過去對最低工資最有力的攻擊,就是副作用大,而好處不彰,但綜合證據說明這些擔心不成立。
另一個理由,則是因為打工仔近年明顯處於劣勢。即使生產力不斷上升,但薪酬根本不反映,工資佔GDP的比例持續收縮,相反企業盈利的份額則持續上升。過去用來打動打工仔終有出頭天的滴漏效應(Trickle-down effect)似有還無,原來對大部份平民百姓來說,水漲不一定船高,尤其是無樓無股,靠打工只會不斷沉淪。在企業盈利受惠零息環境而屢創新高下,若仍大力反對最低工資,真的情何以堪。不要忘記,量化寬鬆也是收入再分配措施,是剝削儲蓄者退休者的補貼政策。
......』
 

不用再拗的最低工資    - 金融雲端  丘亦生 16/01/2014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116/18594430


友報財經地產版一篇標題為〈不用再拗的最低工資〉的文章指出:「經濟學界會慢慢出現久違的共識、少有的和氣,說的是最低工資」,這是第一錯;之後該文在解釋不存在的「罕有勝負已分的局面」時,先說「學界現時普遍支持溫和的最低工資,對提升低收入人士的薪酬有幫助,同時亦不用擔心就業及通脹受拖累,宏觀經濟甚至會因為低收入打工仔增加消費而有小量刺激」,是一錯再錯;該文其後再講「即使生產力不斷上升,但薪酬根本不反映,工資佔GDP的比例持續收縮,相反企業盈利的份額則持續上升」,更是再三犯錯。

這三個錯誤,源於一封超過70位經濟學家簽署的聯署信。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部資料,美國2012年有1.69萬個經濟學家職位。雖然支持上調最低工資發起人規定,擁有經濟博士學位的人才有資格聯署,但美國每年便有約1000個經濟學博士生畢業;超過70位經濟學家佔的比例是多少呢?從所有芝大老師到每位克林信大學同事之中,我找不到一個有份聯署支持調高最低工資。

這當然不代表真理在我們手上,但說支持最低工資是經濟學界的「共識」,至少未問過合資格聯署的我吧?』



『實情是,80年代前經濟學界就最低工資對就業市場的不良影響,一向沒有多大爭拗;導火線是90年代初,普林斯頓大學2位學者一連發表了幾篇關於最低工資的學術文章,他們的結論否定了學界數十年的傳統智慧,爭拗從此沒完沒了。』

 ...


『美國今天的就業人口約有1.4億,其中賺取聯邦政府最低工資的工人有大概170萬,佔就業人口只有1.2%。即使如聯署信估計,把最低工資由每小時7.25美元上調至10.1美元,將有近1700萬工人受惠,佔就業人口亦不到12%,你想像這樣可對通脹和整體消費造成什麼重大影響?

通脹是貨幣現象,只有不懂經濟學的人,才會以為加價便是通脹。報章上看到擔心什麼什麼會「刺激通脹」之說,十之八九都是「你再曳警察叔叔拉你㗎啦」一類的東西。』



...
愈幫愈忙的工資比例收縮

美國工資比例收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製造業外判和入口增長,但賺取最低工資的,從來都不是這些有關行業的工廠工人,而是快餐店服務員一類的工種。就當這些工廠工人賺最低工資,調高工資將逆轉工業外判從而幫助工資比例回升嗎?』

...

『但想深一層,一些香港傳媒的生產力,主要是靠吸引讀者而非尋求真理來反映。所以,我覺得那個專欄其實搞得很成功。』


爭拗不斷的最低工資  -  徐家健  信報27/1/2014
Source: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922&cat_id=7&title_id=658705 


 

Friday, January 24, 2014

<科技創新> Facebook 也告終?

對於以下的文章我認為絕有可能,但我倒不認為用snapchat就可以作為Facebook 沒落的原因,反而可能是手機令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有所改變,最後先會淘汰facebook。當然比較有趣的是有更多父母使用Facebook使年輕人都避之則吉。另外Facebook不能完全進入大陸市場亦會是一大隱憂。

當然,Facebook現在最強的優勢是擁有龐大的客戶資料,可掌握社會動向,big data是未來的競爭資源。最終何時會被淘汰,或者如何轉型令人拭目以待。




『普林斯頓大學最新研究預測“Facebook將會在未來幾年中迅速衰落”。如果該預測正確,Facebook的傳奇時代將落幕。

據衛報,該研究由普林斯頓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的兩名研究人員主導,神奇的是,他們使用了病毒研究的模型來研究社交網絡的流行和衰落。

研究者指出,MySpace就是研究Facebook的一個很好案例。MySpace的傳播就像是病毒,迅速蔓延開來,並在短時間內新用戶數急劇下降,最終銷聲匿跡。研究發現,Facebook“正在處於出現被拋棄跡像的階段。”研究者相信,這種拋棄將會加速,Facebook將在2015至2017年之間失去80%的用戶。』

...

『由於老爸老媽們開始越來越多的進駐Facebook,追求獨立和隱私的年輕人開始尋找Facebook的替代品。他們中很多人已經轉向Snapchat,Instangram,WhatsApp等同類網站。』

Source:
華爾街見聞             - 普林斯頓研究:Facebook就像病毒 2018年前將損失80%用戶 

Thursday, January 23, 2014

<財經新聞> 中國大媽完勝華爾街大鱷


 節錄一篇有關中國大媽的文篇。


 『2013年,從“完勝華爾街大鱷”到“抄底海外房產市場”再到“比特幣逆襲主角”,這一年,“中國大媽”打破了傳統形像,闖進了國內外的輿論場。外媒甚至為“中國大媽”特別創造了“Dama”這一英文單詞。

關於中國的大媽,一般是這樣定義:年齡在30歲至50歲區間;家庭可支配現金在數萬以上,丈夫事業有成;金融知識趨近於零,投資喜歡跟風,多憑感覺,以及閨密朋友的攛掇。

在於中產階級崛起,加之中國人口進入老齡化社會,大媽們的數量有所增加,並且大媽手上的閑錢也開始增多。大媽們不再局限於買些瓜果蔬菜日用品等平民消費商品,購買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


『為何直到今年大媽們才真正火起來?

原因在於中產階級崛起,加之中國人口進入老齡化社會,大媽們的數量有所增加,並且大媽手上的閑錢也開始增多。大媽們不再局限於買些瓜果蔬菜日用品等平民消費商品,購買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而與此同時,國內的投資渠道比較狹窄。買房子吧,現在國家極力調控,國N條接連面世,老百姓會擔心房價下降,得不償失;把錢存入銀行,由於存款利率低,與每年通脹相抵,幾乎不賺錢,甚至賠本;倘若投資股市,數年以來的股市萎靡,讓股民財富嚴重縮水。

中國大媽”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黃金首飾,而是有保障的未來。“中國大媽”們出手搶金,固然有傳統的“存金藏銀”觀念的影響,但主要還是用來規避通脹,而她們寧可儲蓄保值也不願、不敢消費,暴露出物價持續走高下對於資產保值的恐慌,也有攢下來以備養老等方面的考慮。這也是內需這個引擎遲遲不能有效驅動的原因。所以,中國大媽“搶金潮”不但印證了中國人的消費潛力和投資需求巨大,也映襯著中國民間投資渠道的匱乏與不足,更突顯了呼之多年的擴大內需未被有效釋放的現實。』


...

『一位黃金分析師進一步解釋:黃金交易市場分為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現貨交易包括零售市場,大媽們搶購的是零售市場的黃金。期貨市場主要由資本控制,就是網友提到的華爾街大佬等機構交易者控制。我們平時說的國際金價,是指期貨市場的金價。期貨市場的黃金交易量本身非常巨大,機構交易者又可以通過金融杠杆將其成倍放大,所以在期貨市場中的黃金交易量要遠遠大於零售市場中的黃金交易量。

中國大媽反應出的是中國投資渠道狹窄。無論是大媽買黃金、買房、買比特幣,都是因為狹窄的投資渠道不得已將具有龐大數量投資或者潛在投資需求的大媽“籠絡”在了一起。與此對應的,更是社會各類層出不窮的“詐騙案”,被打著投資渠道的幌子騙財的大媽不勝枚舉。

盡管有的人可能會說,大媽搶黃金不一定是有投資意識,只是跟風消費。但大媽搶金風波折射出的是中國通貨膨脹帶來的某種程度的社會恐慌。人們不在甘於將人民幣存在銀行,而是想著法的保值或者升值。市場總是用最直白的方式來表達問題,大媽這一群體盡管算不上社會精英,但卻是社會大眾需求的直接表達者。就好比2008年的股市,當你發現連身邊的大媽也開始參與股市,證明股市已經走到了虛高的節點。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大媽的數量還會不斷增加,盡管大媽們對中國經濟的走向產生不了影響,但是,大媽們的消費投資行為卻是中國經濟問題的間接反映。中國的經濟增長需要靠投資與消費來拉動,如果不拓展投資渠道、形成完善健康的投資途經,大媽們依然會在一波又一波搶購中繼續奔波,而中國的經濟也難以真正健康穩定地發展。
 


“華爾街大鱷”的對手:揭開中國大媽的面紗 - i黑馬
Source: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1/58109.html

<香港社評> 練乙錚評香港傳媒生態 新媒體掘起如箭在弦

 經常收聽D100 由游清源主持的怪獸直播室,都了解到香港傳媒的悲觀前境。而練乙錚則更詳盡分析明報事件後的傳媒生態,看來香港網上媒體的迅速發展有賴掌權人仕的打壓了。


『開門見山。財團擁有的開放媒體,例如《明報》、《信報》。老闆發起的開放媒體,例如《am730》、《蘋果日報》。小本經營的開放媒體,包括《主場新聞》、《D100》、《852郵報》、《輔仁網》等,都生存在網絡空間裏,有些還未站穩腳步。 』
...

『《am730》因為是免費報,單一利潤來源便是廣告;一旦廣告被抽,生存空間便馬上縮小。我們不知道施老闆為他的免費報訂下什麼水平的利潤(或負利潤)底線,故無法推測北京巨人的進擊對小小《am730》造成的損害。施老闆言論中肯,辦報態度開明,筆者十分欣賞;如果因為北京的打壓而令《am730》不能存活,實在非常可惜。至於《蘋果》,因為產品比較多元,特別是有「動新聞」壓陣,部分廣告抽起了,大概還不至於危及生存。黎老闆見過世面,北京的小動作難不倒他,倒是特區政府少用記招多搞吹風以落實其親疏有別政策也許比較成問題。』
...

『如果大家到一些專門統計網站流量的網頁略事搜查,當會發覺香港的一些新興開放網站的流量年來不斷上升。舉例說,到alexa.com上面看看關於《主場新聞》的統計可知,這個網站三個月以來,其所有流量參數都有可觀的進步;其世界排名現為21,283,比三個月前爬升了7,439名 【註1】。至於比《主場新聞》更新的開放網站《輔仁媒體》,世界排名現為88,539,比三個月前則更凌厲地爬升了19,721名;所有流量參數也比三個月前大幅提升【註2】。

是的,統治者的打壓變本加厲,一時間好像烏雲灌頂、「日月無光」;但如果大家放開眼界看看大形勢,卻未必得出同樣悲觀的印象。筆者甚至斷言,因為最近的一連串對媒體的打壓,更多本來不大關心政事的市民看不過眼,漸漸、或者忽然醒覺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壓迫愈深,反抗愈烈。」大家記得是誰說的嗎?』


從《明報》事件看自由的聲音在風雨中成長  練乙錚 信報 - 23/1/2014


Source: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919&cat_id=6&title_id=657799

 練乙錚:撐明報不望全勝 運動就是一切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E7%B7%B4%E4%B9%99%E9%8C%9A-%E6%92%90%E6%98%8E%E5%A0%B1%E4%B8%8D%E6%9C%9B%E5%85%A8%E5%8B%9D-%E9%81%8B%E5%8B%95%E5%B0%B1%E6%98%AF%E4%B8%80%E5%88%87/ 

Wednesday, January 22, 2014

超級特別的翻譯 《尼采的世故智慧》


 續。

再看李怡評超譯尼采。

「有兩本近年在日本與台灣都暢銷一時的尼采的書,兩本書分別是《超譯尼采》和《超譯尼采ll》。原書德文版的書名是《尼采的世故智慧》(Die weltliche Weisheit von Nietzsche)。

但這樣的書若翻譯成日文,還是不夠通俗,於是日本哲學解說作家白取春彥在翻譯這本書時,又採取了所謂「超譯」的辦法,「超譯」是日本出版社創造的新翻譯方式,可以理解為「超級特別的翻譯」,它不是一般常見「直譯」與「意譯」的差別而已,「意譯」起碼要照原文順序翻譯,也不可以漏譯,「超譯」卻是一切隨譯者意向,隨意擷取、刪除、合併、改編的翻譯,實際上就等於是「用譯者自己的話重說一遍」。原作者可能認為是「超級離譜的翻譯」,但用譯者自己的話重說,如果可以讓一百多年前的哲學家的思想被現代人容易吸收,也是有一定意義的事。」
...

「日本社會隨著憂鬱時代的到來,人們面臨突然解雇、就業難、自殺率居高不下等重重危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迫切希望從西方哲人的名言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羅盤」。

  作為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往往給人留下孤高、厭世的印象,其實他熱愛生命,有著不屈的靈魂和昂然的意志,他的諸多名言能夠撥動現代人的心弦,引人奮發向上。

  尼采是哲學家,但他不是那種思索、論述抽象難解事物的人,他之所以名留後世,是因為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將其獨特的觀點、盎然的生命力、不屈的靈魂、高傲的意志,化為一句句名言與短文,打動許多人的心。

  比如對現代人來說,金錢與利潤就是絕對價值,要是找不到絕對價值,內心就會惶惶不安。摘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裏的一句話:「我們在永遠的『無』中漂流,不是嗎?」此外,他的遺稿《權力意志》裏也有一句話:「對於現今道德的懷疑,將會席捲這世界吧!」彷彿預言了當今現況。」



Source: 《超譯尼采》貼近時代的哲學 -  李怡  - 22/1/2014
http://lifestyle.etnet.com.hk/column/index.php/management/oneminreading/22485 

<經濟發展> 十年人事幾翻身 廿年中台輪流轉

香港人要移民,除了英美加澳新,台灣更添舊日情,移民台灣的潮流在一遍招安氛圍下更成熱話。在香港人眼中,台灣的咖啡館更具生活態度,台灣的文化氣息更配合文藝青年,台灣的純樸民風亦更像從前的香港,最重要的是人家有民主選舉,政黨輪替。真的想說一句:「識揀一定揀台灣!」

但在發移民夢的時候謹記,其實大陸勢力早已進註台灣,當美國國勢再轉弱,而台灣又更依賴中國大陸的貿易,相信十多年後台灣也僧被河蟹。最後只會跟香港殊途同歸,中港台澳一家親,經濟攬實齊訓身!



更詳盡請看下文。


「1990年在台灣,和當地企業家談兩岸經濟,台灣人這時是信心滿滿,既有資金,又有技術,應是無往而不利,香港人的管理技術和工廠規模,台灣人是放不在眼裏。這一年,台灣的GDP是大陸的42%(香港則是22%),兩者合共已是大陸規模的64%,能不自視為孤懸海外的兩顆明珠,認為平起平坐並不過分。

1990年,台灣的外滙儲備是750億美元,是大陸的2.5倍,所以當大陸提出若台灣有金融問題會伸出援手,台灣人是嗤之以鼻,亦不是意外。台灣人以拖字訣,一於政冷經熱,拖了23年,還有多少時間呢? 」


‧‧‧
 
「不要去太遠,就在2002年,台灣和大陸的貿易額是總額的7.2%,香港更是11.1%,十年後,台灣和香港分別是4.4%和6.2%。從貿易額而言,南韓的6.6%,東盟的10.3%,非洲的5.7%,都超越了台灣。沒有大陸市場和那95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台灣的經濟前景是堪憂的,不要再談那些文化優越的空話了,台灣最值錢是戰略位置,所餘無幾了。 」

海外明珠的變化 - 毋枉管 - 張總   信報 22/1/2014

Source: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918&cat_id=7&title_id=657640

Tuesday, January 21, 2014

從尊敬一事無成,毫無成就的自己開始

因超譯尼采一書,而關注哲學家尼采。

『這星期介紹德國十九世紀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從尊敬一事無成,毫無成就的自己開始。」

為甚麼一事無成、毫無成就的自己都要自我尊敬呢?因為只有懂得尊敬自己,才不會自暴自棄,不會做出被人輕蔑的行為。這麼一來,你的生活方式就會改變,變成你所期望的自己,變成值得他人學習的對象。

 ...

  這句話可以說是尼采哲學的起點。一百多年前,尼采預言了這個世代的心靈困境:

  當外在的世界愈變愈強大,人自覺自己在大環境、大世界中太渺小了,覺得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沒有關係,只要不妄自菲薄,不放棄,尊敬今天還沒有成就的自己,就總會得到突破。誠如尼采說:永遠不要捨棄靈魂中那個心高氣傲的英雄。



 Source: 尼采:尊敬一事無成的自己 -  李怡  - 20/1/2014


http://lifestyle.etnet.com.hk/column/index.php/management/oneminreading/22334

Monday, January 20, 2014

<科技創新> 機械人步步進逼 會計師亦難逃一刧



又一篇關於未來科技發展的文章,這次談及中國血汗工廠、柯達、instagram,但想不到專業人仕竟然也會成為時代巨輪下的受害者。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封面故事(題:Coming to an office near you),從就業角度探討自動化方興未艾對你和我的威脅。這個話題雖老掉了牙,但跟主要衝擊製造業的上一波自動化不同,隨着電腦運算能力突飛猛進、「大數據」時代降臨人間,自動化登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這把火,已從昔日勞動力密集產業迅速燒向會計法律醫療等「食腦」行業,全球數以億計專業人士,此番恐難獨善其身。

專業人士難獨善其身
《經人》引述英國牛津大學去年發表的研究:拜自動化所賜,不出二十年,百業中近半(47%)將面臨職位流失。令老畢感到「心寒」的是,在報告中被列入「高危」的工種,包括會計/核數(從業員二十年內錄得職位淨流失機率高達94%)、技術編寫員(technical writers89%、醫療技師40%。
這些都是一般人口中的白領專業人士,職位安全性不易受到「機器」動搖;以入息水平而論,則穩處中產階層。牛津的評估若離事實不遠,今天為事業籌謀的年輕一輩,還會不會選擇當會計師?
在老畢身處的報業,舊一波自動化對從業員的衝擊歷歷在目。二十多年前,記者寫完稿得拿到版房植字,版房大佬雙手日夕跟油墨接觸,「黑手黨」之名不脛而走。隨着電腦殺入報館,排版不用「執字粒」,「黑手黨」縱不想「金盤洗手」亦莫可奈何。在編輯軟件功能多樣且使用日趨簡便驅使下,排版打字核對,記者基本上都能自行搞定,原先因一個工種遭淘汰應運而生的職業,隨着科技迅速進化而面臨同一命運。無法適應在科技發展中不斷更新的人力需求,結果不是轉行便是失業。
《經人》文章核心乃「機器與人的對決」(machine vs human),重點探討的則是政府如何為新一波自動化顛覆社會未雨綢繆。然而,Facebook 2012年斥資10億美元收購的相片分享平台Instagram,交易完成日員工只有13人;此前不久申請破產保護的照相業「百年老店」柯達,員工人數卻多達14萬。未雨綢繆、以積極態度應對科技變遷,思想無比正確,但1314萬這個數字,正好說明科技遠比政策走得快,未雨綢繆知易行難。」

自動化中外皆然 順趨勢投資有計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信報20/1/2014
 
source: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916&cat_id=7&title_id=657018

Thursday, January 16, 2014

<科技創新> 騰訊打敗現有產品的團隊


「馬化騰曾經說過,騰訊從Nokia、Blackberry這些曾經市值高達千億美元公司的淪落中悟出,巨型企業要時時有危機感,用今日的我打敗昨日的我,騰訊因此成立了能夠打敗現有產品的團隊,微信即是騰訊內部良性競爭的結果。
...
Google、Facebook也一樣面臨同樣問題,直到最近這半年看到Google和Facebook股價創新高,Google過千元,Facebook最近這一兩個月才創新高,一下子從二十五元(美元.下同)倍升到五十元,主要的問題就是大家終於看到他們在移動上的收入模式開始顯現,Google來自無線的收入增長加速,Facebook 百分之四十的收入開始來自於手機。
...
騰訊從去年已經有危機感,PC的服務已經開始低於手機上服務的時候,不管是原有的QQ,門戶網站、微博、搜尋引擎,大部分流量來自移動互聯網,但來自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收入,全行業看應該不超過百分之十至二十,它的商業模式還不清晰,但是,假以時日,增長可上望十倍。」

千億美元的危機 - 老占信報   櫻桃花開 - 16/01/2014

source: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913&cat_id=9&title_id=656158


又一篇關於科技股王騰訊的短文。

要成為市場一哥,又要不斷增長,現今世代的商管理論已強調R&D的重要。而騰訊的打倒自己部門可說是佼佼者。相信另一中國科技龍頭阿里巴巴亦會有類似的部門,否則難有現在的市場地位。


有錯不怕應,商場不同政治舞台商業世界講求不斷革新,打倒作天的我並不出奇,更何況現在的市場步伐比以前更快。如上次打及nokia blackberry,騰訊不進阿里的市場,後果只會是並市場淘汰。

 

另一科技巨頭蘋果電腦現在又何嘗不是在求創意的方向掙扎,即使有iPad iPhone,又誰能保證它不會被samsung 或其他競爭者趕上。

 

科技創新的世界中,當你還沉醉於別人的讚頌時,可能你已經恨錯難返了



Wednesday, January 15, 2014

<商業管理> 走出comfort zone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蘇偉文講過:對自己要


from Business Insider

You have to do the hard things. 
  • You have to make the call you’re afraid to make.
  • You have to get up earlier than you want to get up.
  • You have to give more than get in return right away.
  • You have to care more about others than they care about you.
  • You have to fight when you are already injured, bloody, and sore.
  • You have to feel unsure and insecure when playing if safe seems smarter.
  • You have to lead when no one else is following you yet.
  • You have to invest in yourself even though no one else is.
  • You have to look like a fool while you’re looking for answers you don’t have.
  • You have to grind out the details when it’s easier to shrug them off.
  • You have to deliver results when making excuses is an option.
  • You have to search for your own explanations even when you’re told to accept the “facts.”
  • You have to make mistakes and look like an idiot.
  • You have to try and fail and try again.
  • You have to run faster even though you’re out of breath.
  • You have to be kind to people who have been cruel to you.
  • You have to meet deadlines that are unreasonable and deliver results that are unparalleled.
  • You have to be accountable for your actions even when things go wrong.
  • You have to keep moving towards where you want to be no matter what’s in front of you.


Read more:http://read.bi/1iOv26u

Tuesday, January 14, 2014

<香港已死> 而我不知道什麼是黑什麼是白

這個主題是用來記錄香港「係點死」- 14/01/2014







民主之父李柱銘,也痛心疾首為明報開天窗,可見香港的前景有多暗淡。


即時點評:《明報》專欄首次「開天窗」 李柱銘劉進圖高下立見

http://www.post852.com/%E5%8D%B3%E6%99%82%E9%BB%9E%E8%A9%95%EF%BC%9A%E3%80%8A%E6%98%8E%E5%A0%B1%E3%80%8B%E5%B0%88%E6%AC%84%E9%A6%96%E6%AC%A1%E3%80%8C%E9%96%8B%E5%A4%A9%E7%AA%97%E3%80%8D%E3%80%80%E6%9D%8E%E6%9F%B1%E9%8A%98/

 從電台得知傳媒從業員的薪酬是偏低的,一如香港對執筆寫字的人不重視的不良風氣。但為何卻有人明知生活更艱難,仍偏向虎山行? 只能說傳媒人有更大的發言空間,有更大的滿足感。但如果連這份為民發聲的精神都消失,向權力及利益跪低,那為可要當傳媒,做個利字當頭的金融從業員不是更好嗎? 前港督說得沒有錯,香港的自由是死在香港人手中。

幫腔、幫凶、文人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E5%B9%AB%E8%85%94-%E5%B9%AB%E5%87%B6-%E6%96%87%E4%BA%BA/


多天來聽到的評論已令人心灰意冷,不知何時香港已變成不分是非黑白的地方,連經濟學者也要為共產黨效力,更令無奈,而且再一次告訴人類權力使人腐化的道理。為甚麼要提出政改方案?


當然這樣的困境怎少得搬弄是非的周融,落井下石,再加上一招,亂搬道理,指鹿為馬。佔中和公民提名看來凶多吉少,這樣的香港令人感到悲哀。

The city is really dying.
http://lifestyle.etnet.com.hk/column/index.php/internationalaffairs/robertchowyung/22371

雷鼎鳴斥佔中不道德 人民日報大篇幅轉載

http://thehousenews.com/occupy-central/%E9%9B%B7%E9%BC%8E%E9%B3%B4%E6%96%A5%E4%BD%94%E4%B8%AD%E4%B8%8D%E9%81%93%E5%BE%B7-%E4%BA%BA%E6%B0%91%E6%97%A5%E5%A0%B1%E5%A4%A7%E7%AF%87%E5%B9%85%E8%BD%89%E8%BC%89/


其實他只是香港富三代‧‧‧

即時點評:霍啟剛識少少扮代表

http://www.post852.com/%E5%8D%B3%E6%99%82%E9%BB%9E%E8%A9%95%EF%BC%9A%E9%9C%8D%E5%95%9F%E5%89%9B%E8%AD%98%E5%B0%91%E5%B0%91%E6%89%AE%E4%BB%A3%E8%A1%A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