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4, 2014

[投資筆記] 失敗的散戶投資之路 拜讀一個散戶的自我修養:在失敗中保持希望


最初淘這本書的時候是本著好奇之心的,因為作者和我同名同姓。因為最近工作不是太忙,所以拿到書之後便在辦公室開始了一個散戶的投資探索之旅。


一、失敗的散戶投資之路
      大概5年前,讀書那會兒接觸到了股市,但作為數學系的畢業生,不幸的是一開始就陷入了技術分析的漩渦,思考過許多模型、指標,也自己建立了一些選股和分析程序,但最終未能踏入投資之門,幾年折騰下來,有賺有賠,不過當時因為剛別畢業,沒什麼積蓄,投入較少,損失不大,加之當時剛開始工作,對股市也就沒什麼時間和精力去關注。2012年底,工作走上正軌了,開始重新回到了市場。一個偶爾的機會在網上讀到了一篇文章,大概是講一個業余投資者的價值投資之路,對我產生了深深的震撼,才將投資的視野開始從價格表現的結果——技術轉向價值創造的源頭——企業,並拿出了幾年工作的大部分積蓄,憑著粗略的基本面研究和歐奈爾的股價創新高原則,建倉了四只股票:紅日藥業、三諾生物、科大訊飛、華潤三九。碰巧碰到了2013年的創業板牛市,當年整體收益達到80%左右。
    
      但真正的不幸正是從這次賺錢開始,2013年底,在創業板的瘋狂盈利之中,我沒能清醒的認識到運氣和能力的本質區別,貪婪的我鬼使神差的開了兩融業務,並且在欲望之中追加了本金,甚至拿出一部分家人的積蓄投入股市,結果從2013年四季度到現在,信心滿滿的我開始忽視基本面投資邏輯,轉而關注順應股價趨勢的右側交易,重倉+融資且沒有建立止損機制,導致半年之間我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坍塌,華潤三九遭遇了兩次重組失敗,雙鷺藥業業績突然變臉,科達潔能訂單落實進度遠低於預期,到5月底為止,不僅吞噬了之前的盈利,並且已經負債累累。此時,我深刻的感受到,市場的無情和殘酷,散戶的無知和無助。


二、希望的散戶投資之路
  最近幾個月,我一直在反思,也一直在尋找站起來重新上路的動力。其實,也有想過徹底離開市場,但是我不甘心,因為一旦離開,就證明自己真正的失敗了。因為我還年輕,未來還充滿著無限的可能。市場在我投資起步之時給我一個慘重的一擊,我覺得這市場對我的提醒和眷顧,因為教訓早來總比晚來好,早認識總比晚認識好。正如世界杯西班牙輸給荷蘭之後,我覺得對西班牙是好事,失敗可以讓他們更加理性的思考和准備後來的比賽。
  正如書中李老師所講,投資說起來很容易,其實很難。

首先,必須要具備投資的理念,只有強大的、堅定的價值理念,才能時刻保持理性,謹慎,才能堅守做正確事情;其次,還必須要有深刻的價值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企業經營千變萬化,尋找高價值的企業難度巨大;再次,對市場定價的深刻理解。

書中最讓我震撼的還是作者有系統的投資思考、理性辯證的思維方式、具備歷史感的投資情懷,曾經困擾自己的很多投資的問題在書中都有精辟的論述,讓我有幡然醒悟的幸福感。好生意、好企業、好投資,九字真言,讓我受益匪淺。我想這本書我會讀很多遍,也會不斷的去思考和踐行一個散戶的股市進階之道。
  
經歷過失敗,現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謹慎和理性,現在的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有強烈的學習的熱情。雖然身上的負債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還清,但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淡定和充滿希望,這就是我,一個散戶的投資之路,剛開始,不言敗,不終悔。等小李長大了,我最想告訴給他的不是你的父親賺了多少錢,而是你的父親不管是生活、工作、還是投資從未放棄過努力,從未喪失過希望。
                                                                          

從小李到老李   2014年6月

http://xueqiu.com/4359018697/29748533

Sunday, June 22, 2014

[消失都市] 手製涼果由街頭到入舖


這是一個老頭與木頭車的故事。

採訪當天,尖沙嘴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四度。除了下雨天外,他每日都推着涼果木頭車在街頭擺賣。他的裝束份外注目──短褲短襪、腳踏拖鞋、經常戴着太陽眼鏡,就算是這身輕便裝束,在高溫下亦難免汗流狹背,背脊冒起豆大汗珠。「我喺呢區賣涼果賣咗四十八年,最初喺天星碼頭及彌敦道一帶,之後越管越嚴,家更被迫入冷巷,其實我都係搵兩餐啫!」

他的名字叫林國洲,今年七十歲,潮州人,說話很爽直,是典型的潮州怒漢。他的「小店」在厚福街的馬路口,下午才開檔,日開六小時。林伯的涼果雖只得十多款,乾濕都有,勝在大部份都是自家製,每次小量製作,賣完再做,保持新鮮,吃起來甘之如飴。「大部份涼果係我一手一腳自己醃,粒粒過手,冇加味精,家大陸做嘅涼果,只會用成本兩蚊嘅糖精,食得多會食壞人,我用嘅係百分百砂糖,食完喉嚨會好舒服,唔會得個死甜。我哋檔口開支小,又唔係諗住賺大錢,仲可以講良心。」

潮州是南方的水果之鄉,當地人愛把剩餘的水果醃製曬乾,做成潤喉清熱的涼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批潮汕移民到港,人群聚集,小吃攤販,紛紛進駐,涼果車仔檔便因此而生。「我老竇以前喺鄉下做開涼果,呢門手藝都係跟佢學,以前香港做涼果搵到吓食,一大包賣一毫、小包賣斗零(五仙),積少成多,我都係靠佢養大四個仔女。」趟開木頭車上的玻璃趟門,原粒涼果可以任試,左夾右夾,以小小雞皮紙袋盛着,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日積月累,林國洲亦儲到一班熟客。「我個仔試過幫手頂檔,好多熟客唔敢走過嚟,我企喺度先有生意。雖然要日曬雨淋,但呢種舊嘢唔做就冇,希望可以做到百年歸老吧!



做涼果,有人默默留守街頭,也有人由街頭做到入舖。在銅鑼灣霎西街,有間約一百呎像士多的小店,如果不是門口放了一排排裝滿涼果的玻璃罌,也不知道它是一間涼果店。

問老闆叫甚麼名字,他冷冷指着舖上的招牌,並說:「叫我阿盧得啦!」別人可能覺得他寸嘴,但他一副有麝自然香態度,唔憂做!「我講多無謂,你試吓就知,絕對係真材實料。」說罷,他夾起一片啡黃色的辣冬薑着我一試。我只是咬了一小口,濃烈的薑味便立即滲出,辣到連呼大氣,眼淚亦差點湧出。「你後生女唔識食,薑越辣功效越好,咁先係寶,平日食可以驅風,化痰止咳,坐船坐車暈車浪最啱!」他自認是薑王,寸嘴得起只因多年來親手做冬薑,做到冇渣,辣度勁,其中以野生老薑做的辣薑,連蘇施黃亦是粉絲之一。「我夠膽講全港識做呢樣老嘢(冬薑)冇幾多個人,我做嘅係古老味道,你喺第二度唔會搵到,好似外面嘉應子通常都係濕的,我就做到表面乾爽,呢啲先係正宗古方。」他招積地說。

阿盧是潮州人,鄉下有果園,所以從小便學做涼果,幾十年前在灣仔國泰戲院門口推車仔賣涼果,一賣便廿年。以前戲院生意蓬勃,多戲院觀眾幫襯,賺了不少錢,便搬入舖賣涼果。「以前社會大家守望相助,每次開檔都有人自動讓位,唔同現在經常要走鬼,做小販好難生存。」涼果亦逃不過時代的巨輪,店子高峯期有超過五十多款涼果選擇,招牌作冬薑都有十多款,至今卻只剩下四五款,「現在少人食嘛!做多幾年就退休,我舖頭冇門面冇裝修,自由行唔會睇得上我呢啲舖仔,我係做食物,唔係賣門面,都係留番畀識貨之人。」

涼果,又稱為「口立濕」,究其原因,一說因具有生津的作用,見到便會「流口水」。另一說法是從「垃雜」而來,因涼果不屬正餐,大多是在無聊時才吃的食物,所以原稱為「口垃雜」,叫多了不順口,便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口立濕」。


[養生] 牛津大學的男人偏方



繼牛津大學的女人偏方後,牛津大學又有針對男性的12種重要食物。

1.茄──有關研究已經有多起,了不起的番茄有抗前列腺癌的良好效果,不只是預防,就算罹患前列腺癌,番茄也能減緩癌細胞惡化。美國底特律市芭芭拉.安卡馬納司癌症中心(Barbara Ann Karmanos Cancer Institute)以罹患前列腺癌的病人為研究對象,三週後發現吃番茄萃取物的那一組,癌細胞惡化、轉移的現象都明顯變慢。
(嚴浩按,每天吃一個或者多個番茄,必須用油炒過才吃得到其中的茄紅素,生吃或者白水煮效微。建議用野山茶油或者椰子油炒,絕對不要用化學精煉油。


2.黃豆──黃豆中的植物性荷爾蒙惠澤女性,但同樣惠澤男性。常吃黃豆製品的日本男人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比西方男人低。黃豆對改善男性的骨質流失一樣有效,男性過了60歲骨質會開始流失,情況和更年期婦女一樣嚴重。多吃黃豆還可以補充卵磷脂,卵磷脂已被證實與短期記憶力和學習力有關。
(嚴浩按:布緯食療中含有更豐富的植物性荷爾蒙,服用布緯食療養生不需要戒肉。一個蛋黃等於一粒卵磷脂,雞蛋除了含有豐富卵磷脂以外還含有各種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建議吃整個雞蛋使營養更全面。多吃蛋少吃肉,只可以吃白水煮蛋;多菜少肉,多吃肥魚。)

3,男人多吃南瓜子──男性40歲過後容易患前列腺肥大,美國農業部詹姆士.杜克博士實驗發現,讓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服用南瓜子萃取物,有效減少患者頻尿的次數,同時也改善了其他症狀。南瓜子也是維生素E的最佳來源,有效抗老化。


4,紅蘿蔔──紅蘿蔔也是有效對抗前列腺癌的尖兵,美國哈佛大學南西.庫克(Nancy Cook)博士發表在《癌症(Cancer)》期刊上。她發現,體內紅蘿蔔素濃度高的人和較低者相比,罹患前列腺癌的比率是45%。紅蘿蔔也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機會。


5,蠔──海鮮可以增強性能力,原來是真的,研究發現男性精液裏含有大量的鋅,體內的鋅不足,會影響精蟲的數量與品質,食物中,蠔、蝦、蟹的鋅含量最高最豐富,一顆小小的蠔就幾乎等於一天中鋅的需求量(15毫克),所以不要多吃,但常吃,就能精力充沛。


6,蒜頭──自古以來中醫就認為蒜頭可以增強精力和壯陽,日本人也有這樣的說法,現在中醫的說法再一次被科學證明,大蒜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增進活力與壯陽,大蒜中的大蒜素(allicin)可以減少維生素B1的耗損,促進能量的新陳代謝,減少疲勞。大蒜也預防和改善心血管病,我們經常討論的古方通血管就有這樣的效果,已經在與讀者的長期互動中被證明。

7,高維生素C食物──
男性在24歲後精子的質與量都開始走下坡,如果精子們中間開始流傳一個不老的傳說,那就是精子們每天吸收維生素C的結果,這是《食物神奇療效小百科》作者琴恩.卡波的科研資料。高維生素C的食物有奇異果、橙、柑、青花椰菜、蘆筍等。另一方面,男性常處高壓狀態,更需要補充營養,維生素C可以協助副腎上腺皮質醇的分泌,可以對抗壓力。
(嚴浩按:皮質醇就是壓力荷爾蒙,太多太少都不好,兩者都影響性能力、性慾和精子的健康,有關文章也早就在本專欄講過了,本專欄也介紹過辛苦找來的草本補充劑「抗壓心身和」,就是調整皮質醇的。)


8,全穀類食物——
說到壓力,男人常常承擔經濟和家庭的壓力,精神緊張不可言喻,又用煙酒來刺激神經,其實壓力大時,補充維生素B群非常重要,維生素B群包括B1、B2、B6、B12和葉酸、菸鹼酸等,可以維護神經系統的穩定,增加能量的代謝,有助於對抗壓力。全穀類的食物如全麥麵包、糙米、胚芽米等,都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可以緩慢釋放能量,具有鎮定的作用,使人放鬆、不緊張。
(嚴浩按,我們經常討論要吃十穀米和糙米就是這個原因,但消化能力不好,或者腎衰弱的人需要謹慎。維生素B群在一天中不斷流失,用十穀米、糙米煮水放在暖壺中每天當茶水喝,隨時補充。男人不愛喝水,喝這種米湯便有味道。)



9,水──男人不愛喝水,身體缺水有甚麼結果?腦部有75%是水,當你感覺到口乾的時候已經開始脫水,脫水第一個影響到的器官就是腦,在不知不覺間你開始疲勞、反應慢、無法集中注意力、脾氣越來越差,好像溫水煮青蛙。如果應該喝水的時候喝飲料、喝汽水、喝湯水會怎麼樣?結果是因為熱量增加,所以愈來愈肥。在午飯前喝兩大杯水,晚飯前喝四到六杯水,一天至少要喝一到兩千毫升的水。(嚴浩按:如果你覺得一天到晚都疲乏,不要忙着進補,很可能改善了飲水習慣已經有改善。)
10,深海魚──多吃肥魚,譬如馬友魚、鱈魚,壓力可以使我們的血脂與血壓升高,多吃魚可以改善,也可以防止中風。肥魚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以阻止血液凝結、減少血管收縮、降低三酸甘油脂等,對心臟血管特別有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還有鯖花魚、秋刀魚、石斑魚、三文魚等,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一星期至少要吃兩次魚。(嚴浩按:如果男子漢們想活到99歲還可以做「健康運動」,要多菜少肉,多魚少肉,特別在晚上不要吃肉,要多吃豆類。)


11,茶──飯後喝杯茶對心臟有益。根據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每天喝四杯茶,對血液循環有益,也可以降低心臟病與中風的機率。(嚴浩按:現在的茶很多農藥,喝了以後會頭暈、想吐,如何改變?沒有辦法,唯有自己小心各種食物的來源地,自求多福。)

自從二戰以來人類活在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但人性中的惡沒有因此減少,根據多份報章(包括英國《每日電郵》)報道,WHO發表了在2012年死於空氣污染的人口有七百萬,等於是香港人口,比兩個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要多。空氣污染、水源污染、農藥污染、重金屬污染……如果社會真的從上到下正視這些問題,會任由污染惡化嗎?



12,紅酒──
如果非要喝酒,就喝紅酒。因為紅酒中葡萄皮的抗氧化物質多酚,留存在酒液中,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且各種酒類相較之下,紅酒的普林(會使體內尿酸上升的物質)相當低。

(嚴浩按:酒含高熱量,想喝酒不肥有秘方,1,喝酒前與後大量喝水。2,吃一、兩個黃瓜,又叫青瓜送酒,青瓜可以阻止酒中的糖轉化成脂肪。青瓜生吃,拍扁後拌入蒜蓉和醬油、醋,所有臭男人都喜歡吃。)
另外補充一下有關喝水的常識,不要狂灌啤酒,人體是一個嚴密的平衡系統,成人的腎臟每小時只能排水800~1000毫升,如果你在一小時內喝水超過1000毫升,反而會導致低鈉血症,以致腎病。還有關於喝咖啡和濃茶提神的真相:在身體感到特別疲勞時喝咖啡或濃茶會感到心律增加,這時候已經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巨大傷害,身體疲勞時吸煙對身體的傷害也會加倍。






[生活文化] 向高路斯致敬

KLOSE 

一出場,即入波。

要破小弟偶象的紀錄非常近。

最重要的是他的團隊精神。不是要紀錄,更重要的是國家隊友的世杯夢。

現在一刻竟然不是之前的不想偶象的紀錄被破,反而更尊重超越前人的人。

特此記錄。

[經濟學] 秒懂經濟學:課本通常不會告訴我們的五件事


不是完全同意,但非常值得思考

-----------------------------------

想了解經濟學,又覺得大部頭的典籍看得頭疼?熱心學者出手了。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發展研究員、韓裔經濟學家張夏准(Ha-Joon Chang)最近出了一本介紹經濟學的袖珍“教科書”。

如下圖所示,這部名叫“小小藍皮書”(The Little Blue Book)的作品開門見山,挑明要告訴大家經濟學著作通常不會廣而告知的五件事,其核心可以分別歸納為五句話。



華爾街見聞在此概括張夏准的部分觀點如下。希望大家留意,這只是一家之言,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看法能揭示經濟學的一切誤區和真理。

1、95%的經濟學內容都是常識。

不是非要拿到學位才能弄懂經濟學。

我們誤解了經濟學,而且很多專業的經濟學家也覺得,自己從事的是普通人感到太難的研究。

至少私底下,這些經濟學家可能會說,跟大家解釋也沒用,因為沒什麼人能懂。可要是什麼事物沒法解釋給別人聽,那應該是解釋的人出了問題。



2、經濟學不是科學。

除了專家想讓我們相信可以怎麼做以外,經濟學還有別的“做法”。

經濟學沒有唯一的標准答案,平常人也不一定要對專家的共識看法深信不疑。

常見的經濟學有不少於九種流派,沒有哪一種能自稱比其他流派高人一等,而且它們的觀點還不能絕對算真理。


3、經濟學是政治學。

政治家經常拿經濟學的觀點來證明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經濟學是種政治觀,它永遠也不可能是科學。

我們只有了解這世上有各種各樣的經濟理論,才能告訴那些當權者,他們宣稱某種理論“無可替代”,其實恰恰說錯了。


4、永遠不要相信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沒法預計金融危機,也沒帶來什麼改變。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大部分經濟學家都大吃一驚,不僅如此,他們也沒法給危機留下的後遺症開出什麼像樣的藥方。

這麼看來,經濟學患上了嚴重的自大症。

金融危機是個慘痛的教訓,它提醒我們,不要把經濟交給專業的經濟學家和其他技術官僚管理,人人都要積極參與管理。


5、必須讓經濟學為人類而變。

這項任務意義重大,不能只留給專家來做。

如果我們願意向專業的經濟學家發起挑戰,他們就不能壟斷經濟學的所有真理。

和我們生活中學會做其他事一樣,克服了起步階段的困難,日久天長,熟能生巧,就可以越來越輕松地勝任經濟領域活躍公民的角色。

沒有任何理由自鳴得意,只要提出革命的訴求,組織發起革命,今後就會得到讓人驚嘆的成績,這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必須為之奮鬥。



文 / 若離  2014年06月21日 
20:58 來源:華爾街見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5967

[生活文化] 趕飛機經濟學——你提前多久到機場最合適?


趕飛機時什麼時候到達機場最合適?這取決於你對漫長等待的忍耐度,也取決於你在多大程度上願意承擔誤機的風險。如何用量化模型來計算出趕飛機的最佳時間,正是“趕飛機經濟學”致力於解決的問題。



威斯康辛大學的數學家Jordan Ellenberg在其新書《怎樣才能不犯錯:數學思考的力量》探討了這一問題。他采用期望效用這一經濟學概念,對人們趕飛機時的最佳時間進行了詳細剖析。

所謂期望效用,是對某些東西對某個特定對像發生多大價值的量化評價。以下是Ellenberg對趕飛機是期望效用的分析:

在考慮何時到機場時,你心裡會做一個權衡:你到的越早,你就越不會錯過飛機。但同時,你的等待時間就越久。


我們可以通過效用的概念將這個過程加以量化:假設你每在機場等待一個小時會損失10個單位效用,錯過飛機會損失50單位效用。換句話說,錯過一次飛機的效用相當於在機場等待五個小時。

同時,你到得越晚,就越可能錯過飛機。通過假設將其量化後就是:如果你只提前半小時到,會有20%的可能性誤機,如果提前一小時到,有5%的可能性誤機,如果提前兩小時到,只有1%的可能性誤機。

有了以上兩個量化假設,我們就可以根據你提前到機場的時間來計算效用期望。

情況1:提前半個小時到機場,你損失的效用預期為:5+50*20%=15

情況2:提前1個小時到機場,你損失的效用預期為:10+50*5%=12.5

情況3:提前2個小時到機場,你損失的效用預期為:20+50*1%=20.5

所以,基於以上假設,提前1個小時到機場是最佳選擇。當然,以上只是提供一個思路,由於每個人對於在機場等待損失的效用有差別,最優到達時間也會不同。比如有的人就不介意一邊看微博一邊等飛機,但卻很痛恨誤機。那麼這些人最好提前一個小時以上到機場。

不過,無論每個人對於等待的效用預期有何不同,誤機的風險總是大於零的。所以,如果你經常乘飛機,那麼從效用最優的角度來看,你至少應該誤過一兩次飛機。如果你從來沒有誤過機,那麼你到機場的時間可能有點偏早。

正如經濟學家George Sigler所說:“如果你從來沒有誤過機,那麼你一定在機場花了過多的時間。”


文 / Guevara  2014年06月21日 22:30 來源:華爾街見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5968

Saturday, June 21, 2014

[投資筆記]對沖人生:世界盃效應 可以好嚇人

慳啲啦!世界盃效應已出現,股票成交量減,差價相對擴闊,就算在北美市場,又有幾多人真的有心戀戰?市場唯一亮點在北美洲的領域,可能是新鮮出爐的Amazon Fire Phone,可以攝影3D相片之餘,又有強力的辨認聲音、物體、物件功能、強大的儲存容量,以及理所當然的「相對折扣」亞馬遜購物優惠。


成交薄弱 隨時急升暴跌
話到明是gadget,有兩年綑綁合約,機價只是200美元,睇落有賺。不知我的讀者有沒有中亞馬遜的毒,因為網上購物是一個不錯的生活體驗。有女士對我說:「我需要shopping therapy,用購物為心靈排毒。」單從市盈率計算,Amazon的500多倍PE絕對是瘋狂,但也是最成功的虛擬與實體平台,我相信十年後,公司依然會做得不錯(推出截然不同的市場策略則另計)。另一個大問題。有人問我,波幅指數VIX又創新低,接近10,大市會否成交乾升至月尾?答案是任何事情也有可能,科技股絕對是追落後,歐洲基金經理已沒有人做嘢,快到7及8月,未來70日還是好好享受夏天的來臨。


我的交易員朋友,索性把現金比率提升至90%,唔做好過做。市場經驗告訴我們,成交量低的日子,有時會出現「恐慌性反應」,市場無緣無故大漲,也有機會無緣無故插水,可以相當嚇人。


在此,進入一個新的開場白——如何作固定波幅策略(collar strategy)。我們從原理篇開始,固定波幅策略結合了備兌認購期權(covered call)與防護認沽期權(protective)策略。固定波幅策略採用認沽期權好倉、認購期權淡倉,以及股票好倉。比率是一個沽空認購期權、一個買空認沽期權(並非相同協定價)及100股股票。一份合約相等於100股。為制訂這個策略,我們採用的期權,將會是價外認沽期權及認購期權(out of the money puts and calls)。建立防護認沽期權策略,又不用支付購買認沽期權的費用,前文討論過備兌認購期權策略的期權金,以及在一段時間收取(並非支付)期權金,如何才是明智之舉。透過沽出認購期權,你收取的期權金,可抵銷買入認沽期權產生的資本支出。


我曾說過,備兌認購期權策略的三個情況中,有兩個可帶來正回報,反觀防護認沽期權情況中,只有一個情況會帶來正回報。然而,防護認沽期權是提供最大下跌保障的策略。困難之處,是既制訂防護認沽期權策略,又不用支付款項。解決方法就是固定波幅策略。
固定波幅策略具有防護認沽期權及備兌認購期權策略的特點。像備兌認購期權,盈利方面有上升上限;也像防護認沽期權,具備有限度的下跌保障。觀念上,所謂固定波幅策略,就是建立對等的交易,即是要麼收取款項,要麼支付。實際上,你必須支付或甚至收取小額的期權金,視乎所採用的期權而定,但在期權金方面,固定波幅策略的目標是中立的。


捍衞香港價值 踴躍投票
最後,6.20至6.29,請作民間投票。香港的價值不只在金融,我們還需要有公平競爭、法治,及可見的未來。一周多前《白皮書》泰山壓頂,香港人感到無力,如果再保持沉默,香港一定沒有希望。香港已進入了關鍵時刻,please vote for our future!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620/18767916

Friday, June 20, 2014

[香港社評] 蘋論:新界東北發展 為何捨易取難?

上周五立法會財委會討論新界東北發展前期工程的3億元撥款申請,立法會內議員進行拉布,立法會外示威人士與警方爆發衝突,財委會主席吳亮星決定中止會議,今日續會。
從電視畫面可見,絕大部份衝擊立法會的示威人士是年輕人,而負責抵擋示威者衝擊的前線警務人員,大多是新紮師兄和師妹。兩批年輕人為到新界東北發展而正面衝突,而背後最大得益者是那些早已囤地的地產商和「長輩」,實在叫人感到極其難過。
絕大部份(包括筆者)不會認同暴力抗爭,只會支持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去表達對政府及當權者的訴求。過去50萬港人七一上街,百萬人為六四事件逼爆中環,都是在和平、有秩序下進行,沒有發生任何暴力事件。負責維持秩序的前線警務人員,相信不少是認同示威者的訴求。絕不是示威者的敵人。
 


暴力抗爭,傷及無辜是應當譴責的;然而,一眾當權者在譴責示威者以暴力衝擊立法會的同時,又有沒有反躬自問,為何一群年輕人願意放下前途,透過激烈抗爭手段去反對新界東北發展?正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所述,不少示威團體及人士,本身不受東北發展影響,何解要走到前線去進行抗爭?
 


特首梁振英說發展東北是為了解決港人住屋需要,故不可能不遷不拆。又說注意到近幾個星期樓價有上升趨勢,故此有必要增加土地和建屋量去遏止樓價上升。他似乎忘記樓價回升,是因為政府放寬「辣招」,讓地產商大賣樓花。 市民眼見過去多年政府官員不斷向地產商輸送利益,充當地產商的「內鬼」,對特區政府早已失去信任,不相信政府耗資1,200億元(當中數百億元用作收地賠償)去開發600公頃土地,準備興建60,000個住宅單位,是為了市民(特別是年輕一輩)的住屋需要。
 


政府花費1,200億元開發土地興建60,000個單位,單是土地開發成本,每個單位便要200萬元,完全缺乏成本效益。正如發展局前局長麥齊光及一些學者(包括姚松炎)指出,香港還有2,000多公頃空置土地可以用作建屋;此外還有數百公頃高爾夫球場及休憩「熟地」,只供少數富豪玩樂,可以改作建屋。政府為何偏要捨易取難,硬要速速發展新界東北,摧毀別人的家園?事實上,現時有20多萬個房屋單位空置,預計又會出現移民潮,香港根本不存在房屋供不應求的情況。
 


說穿了,政府急於發展新界東北,明顯是向地產商和其他囤地的人輸送利益,讓他們早日取得回報。林鄭月娥曾經說過會收回所有土地再公開拍賣,但之後卻容許擁有大片土地的地產商保留土地發展權利,向政府申請補地價後自行建屋。政府若想盡快收地發展,又為何會「放生」地產商,浪費時間在補地價問題上與地產商討價還價?這個做法明顯與政府加快建屋的目標背道而馳。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發展局前政治助理何建宗在新界東北發展上都出現利益衝突,要靠傳媒揭發才讓市民得知。兩名負責新界東北發展的官員也出現嚴重利益衝突,市民又怎會相信推動計劃的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及政府高層當中,沒有地產商的「內鬼」,以及透過開設離岸公司一早囤地的專業人士。另外,特首梁振英好像至今沒有說過他本人及親朋沒有在新界東北囤地,他亦至今還沒有落實李國能報告的建議,修訂防貪條例去監管自己收受利益。
 


當日政府官員力主西九文娛區單一招標,強調不存在利益輸送,之後又要立法會速速通過高鐵近700億元撥款申請,說是為了趕及與內地高鐵「接軌」,現在的局面又是怎樣一回事?然而,即使現行政制不公,讓既得利益者為所欲為,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的團體及人士亦應以和平理性方式進行抗爭,揭露和舉報當中種種不公不義的情況。筆者一直相信,那些行為不當和收受利益的公職人員,終有一日會被清算,罪行暴露在市民眼前。

林本利
周一至周六刊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20/18768278

Wednesday, June 18, 2014

[香港已死] 蘋論:做文明的Hongkonger 還是野蠻的中國奴

上月23日,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接見訪京的港區省級政協聯誼會代表,談到中港矛盾時說,希望香港人明白兩地文明程度不同,應增進相互理解。王光亞又說內地會研究如何更好地執行自由行政策,例如教育內地人出境外遊時應作出的文明行為。


《來生不做中國人》一書作者鍾祖康,最近出了本新書《向中國低文明說不》,自序的題目是「野蠻人能夠統治文明人嗎?」開頭就提到中國政府多次向國民頒佈出國旅遊的文明行為指南,他說:「文明國家的民眾絕對不需要這樣的外遊文明行為指南,低文明國家的民眾則即使三令五申也無用,若提示一下就能馬上遷善,那就算不上是低文明了。」他又指出,對香港破壞最大的,不是不太文明的中國遊客,而是極不文明的中國政府。指望極不文明的政府,教育不太文明的國人嗎?


《中英聯合聲明》和以之為根據撰寫的《基本法》,算得上是文明的文件,基本上採取法律用語,儘管所謂「高度自治」有多高並不明確,但「除外交和國防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再加上《基本法》22條規定中央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不得干預香港自行管理的事務,已經算是相當明確的「分權」法律文件了。文明人是否應該按照這個法律文件處事呢?
但中共國的國務院新聞辦近日拋出一個白皮書,基礎不是法律,而是儒家大師徐復觀所指出的中國政治文化最大詬病的「血緣政治」。毛孟靜昨天撰文指出,白皮書全文講「愛國」兼種族字眼有:「香港同胞」18次;「祖國」12次;「中華民族」4次;「中華兒女」2次;「血濃於水」1次;「愛國」7次,包括兩個「愛國愛港」。


徐復觀認為,自秦以來政治文化由血緣政治延伸到社會的講關係、講人情,而不是以法律、制度為依歸,使中國的政治始終未能實現現代文明。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而非契約社會,它以血緣關係維繫,「人和人的權利和義務根據親屬關係來決定」。血緣政治在全社會蔓延,使中國歷代的官員選拔無一例外地滋生弊端和腐敗。
「血濃於水」並非中國成語,它源自中世紀德國的種族主義語言,1859年美國海軍准將Josiah Tattnall在遠東,違反美國的中立原則,指揮美國艦隊協助在大沽口與中國作戰的英國艦隊時,說了一句「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使這句話成為名言。這句種族主義語言,雖然在歷史上有「帝國主義侵華」的記憶,但因為同中國的血緣政治投合,所以常被中國民族主義者取用。


白皮書一反《基本法》以法律語言來界定香港特區與中央的分權關係,而是用血緣政治的語言去講「愛國」。它本質上屬於未實現現代文明的野蠻人的文件。筆者一位在英國和香港完成法律學位課程的年輕朋友,日前經過羅湖口岸,她拒絕接受一本派給她的白皮書,她說報上看過有關內容,覺得同文明社會的觀念南轅北轍。她不拿這個免費派發的小冊子的原因,是怕自己忍不住會當場撕掉它。她很奇怪為甚麼梁愛詩、譚惠珠、林新強這些受西方法律教育的人,會說出奉迎這個野蠻人文件的話?他們是受了人治社會的血緣政治影響而渾忘了所學的基本法治精神呢,還是基於個人政治經濟利益和名位的考慮?


和平佔中原定後天舉行的全民投票,其電子投票平台,遭國家級網絡攻擊至系統癱瘓。YouTube拒絕刊登呼籲市民參加6.22投票的廣告。李克強訪英國,計劃藉着與英方簽署多份總值逾2,300億港元的經濟協議之際,要求英方再簽署一份中英聯合聲明落實成果的文件。這樣的文件不用問都知道是邀請英國一起來強姦香港市民的意志,但基於巨額利益的考慮,英國很可能還是會簽。


強權就是真理?美國前總統尼克遜說過:儘管強權不能代替真理,但真理往往敵不過強權。香港人今天應該把這句話反其意用之:儘管真理往往敵不過強權,但強權永遠無法代替真理。


筆者學法律的年輕朋友說,讀到梁愛詩、譚惠珠、林新強這些談話,她覺得對學法律的她自己來說也是羞辱。香港人如果在野蠻人的白皮書羞辱之下,在強權硬壓之下,在一批無恥的蠅營狗苟的政界法界領袖胡言亂語的侮辱下,而仍然無動於衷,對6.22投票、7.1遊行、佔中不聞不問,那麼就乾脆不要做引以自豪的Hongkonger了,甘心去做強權之下的中國奴吧。(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怡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618/18764998

Tuesday, June 17, 2014

[投資筆記] 歲寒知松柏: 做高概率下的高賠率投資 錢賺不完但能虧完

今天雪球大會的主題是《非賺不可》,我們都知道過去十多年來,A股二級市場的整體回報是負數,我們相互之間是事實上的博弈對手。那麼,在座的各位怎麼才能做到非賺不可而不會是非賠不可呢?換句話說,你憑什麼能賺到前後左右人的錢而不是相反?

大家都知道我是做港股虧錢虧出名的(我A股只在08年虧過錢,當然港股近兩年也翻身了),很多朋友看過我寫的《從兩地市場差異看港股中陷阱》,稱我為踩雷專家,我時常反思為什麼以前我會非賠不可。現在我踩雷多有了感覺,慢慢能識別地雷。很多朋友會說,歲寒你哪怕識假辯雷能力再強,最多你也只能不賠錢,你又不做空,那賺不到錢有什麼用呢?

我們換個角度想想,2500只A股,1600只港股,如果我能分辨出哪些可能讓我虧大錢的地雷股,回避賺少賠多的垃圾股,那麼挑剩的股票,不就是能讓我不賠錢及賺錢的了嗎?即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剩下的裡面盡量挑確定性高和獲利空間大的好股,或者說高概率高賠率的股。

就好像打牌賭球,如果你牌好或自認為對球隊非常有把握,那就下注,否則就放棄。如果在你很有把握的時候開的賠率還很高,那就下重注。

我想,股市裡雖然永遠都不缺乏機會,但不是每個機會都應該屬於我的。如果我試圖去抓住所有的機會,那最終會不斷地掉進陷阱。因為機會錯過了市場會再給機會,錢是賺不完的;但風險遇上會有損失,錢能虧完。這大概就是老巴的那句名言“投資的第一條准則是保住本金”的意思吧。

下邊這張圖,X軸表示概率,即確定性的高低。Y軸表示賠率,即盈利的大小。兩軸交叉的點不是原點0,可能是0.5或0.3之類的,因為這只是一個參照坐標示意圖。


今天我想依據這個簡單的示意圖,從整體的倉位控制、組合配置和個股的分析買賣這三個維度同大家探討一下。


倉位控制與組合配置

價值投資者常說不要關注宏觀面和大市走勢,但我想大家不能回避的兩個事實是,一是選對市場和行業比選對個股要有效和簡單易行,遠的不說,以去年為例,買中概股的朋友挑錯了股票可能都要賺幾倍,做A股的朋友若沒有買創業板等小股票,那要賺錢會很辛苦。比如巴菲特就主做美股,也買港股和韓國股票,但卻不買日本股票。



二是持股還是持現金,或者說該恐懼還是貪婪,比挑選個股並一直持有要有效和簡單易行。07年底買股票和08年底買股票,收益天差地別,基金產品也一樣。其實我們只需要用大盤的整體PE做為指標,對照過去幾十年的市場統計數據,就能基本判斷出大盤在多少PE以下持股會大概率賺錢,而在多少PE以上時大概率會賠錢。比如美股和港股,大市的平均PE中樞在15倍左右,如果我們在跌到10PE以下重倉持股,我相信持股3年後大概率會賺錢,A股也有類似的規律,比如現在就是很好的買入階段。股票是不是便宜,就如同大街的人是胖還是瘦一樣,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經濟總是曲折向上的,因為效率在提升、投入在加大,還有無法消除的通貨膨脹率,所以整個股市長期一定會上漲,我想這應該就是巴菲特賣出大量的指數認沽期權的原因所在吧。

對照上邊的概率賠率圖,那麼持幣越多確定性就越高,但持幣的賠率低。反過來,持股越多不確定性越多,但賠率高。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增加持股時間以提高概率,盡量在整體PE越低時提高持股比例以增加賠率。這是第一個維度,整體的倉位控制。

第二個維度是組合配置的問題,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以防止一次就被全打碎,還是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你小心地看好它呢?

這個問題,不同風格的投資者有不同的選擇。格雷厄姆和彼得林奇持股都是極其分散的,而巴菲特的持股比較集中。不過,真正賺到大錢的,其實都是少數的幾只重倉股。

我們應該長期全倉持有一只股票,還是同時持有上百只股票,我的分析結論是對於苛求個股的研究深度且心理素質極好的人來說,持股數量可以少一些,但最好不要少於3只;而對於興趣廣泛並看重賬戶回撤的人,持股數量可以多一些,但最好不要超過20只。並且,組合內各個股之間的相關性要盡量小。


持股數量越多,不出現黑天鵝的概率就會越高;但與此同時,持股多了會分散精力,降低個股的研究深度,並由此降低投資收益率或賠率,即同時追求概率和賠率是相矛盾的。

所以,這第二個維度裡我們能做的就是:

一、增加股票研究的時間,改進學習方法並擴大能力圈,深入研究個股以提高確定性;

二、盡量從備選股池裡挑選下跌空間有限但上漲空間較大的高賠率標的;

三、中長期持有優秀的股票,這樣能事半功倍。


個股分析與買賣操作

市場上有幾千只個股,而任意一只個股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都是可能上漲盈利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出選擇,以提高概率和賠率呢?下邊我想挑選幾種有代表性的類型進行簡單的分析,請大家看圖:


小心白馬股的估值陷阱

做基本面投資的朋友,按選股風格大體可分成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價值股靜態估值比較低基本面較好,但成長預期較差。成長股一般是持續多年業績高增長,並且預期未來仍有不錯的增長,但往往靜態估值較高。

這兩類股都算白馬股,它們的基本面比較確定,即贏的概率較高,市場比較認可,或者說是市場錯殺的概率小,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它們的估值難有大的折價,或者說賠率不會高。

像過去幾年來,盡管茅台和銀行股的業績一直有增長,股票估值在不斷下降,但股價卻沒有漲。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它們的增長率在下降,且未來的預期不好,而估值的關鍵在於成長性,因為股票買的是未來。至於那些錯把周期股甚至是熱門概念股當成長股買的朋友,會虧得一蹋糊塗。

由此可見,白馬股表面上有高概率或確定性,但實際上這個概率只是相對而言的,即上邊的坐標劃分只是參照體系,同一個股票不同的人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定位。

所以,保持專注以加深對個股的研究以盡量提高確定性是關鍵,比如逐季對比增長率的變化趨勢,分析行業周期和公司新產能產品的投入,與同行對比各項周轉率指標,留意負債率與市場利率變化,判斷管理水平和經營風格等。而買入的價格和時點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為它決定了賠率的大小。



怎樣抓住黑馬股

中概率高賠率的股票可以稱為黑馬,比如估值很低的困境反轉股(關注大股東或管理層變更)、強周期底部股(關注行業或期貨市場)、大行業小市值競爭強管理好的潛力股。這類股票一般來說判斷錯誤後虧錢的風險小,如果正確則收益很大。

我覺得這類股可以用財務裡的“量本利”分析來進行把握,根據它的產能利用率來判斷盈虧平衡點,在這個點達到之前公司不掙錢時,市場不會給很高的估值,如果你發現離這個點很近了,或者已經過了,市場的關注會有很大變化。

在具體指標上,比如主營收入增長在加速,但是利潤還沒有同步增長,這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一般來說,因為產品銷售初期的合格率和效率不高導致成本較高,加上有研發推銷費用等影響,所以收入的增長會提前於利潤的增長。當淨利潤增速大於收入增速時,可能已經到拐點後了,這樣好的階段很多人都會關注到,如果大家都關注了,就不會有好價格。


這裡面有個經營杠杆的問題,即產品從成長初期向成熟轉變時,毛利率會有所提升,三項費用增長小,淨利潤會快於收入的增長,即杠杆放大。

我們可以多關注季報,半年報和年報拉的時間太長,容易錯失良機。還可以關注目標公司每月的產銷數據,以及研發支出和拓展項目、訂單變化並結合存貨變化、廣告推銷費用、行業上下游產品價格的周期變化數據等等,這些數據都比報表更及時。


具體的操作上,我覺得應該盡量選擇在基本面已經體現出很多確定性的積極因素,但估值仍然處於低位、股價並未及時反應的時機買入,賣出則相反。即在基本面已處於右側,但價格仍處於偏左側時交易,也就是高概率高賠率時買入。



拒絕垃圾老千股的短期誘惑

有一定經驗的人要分辨出垃圾股和老千股其實不難的,即它們的概率或確定性比較高。垃圾股一般是長期不賺錢或大部分年份虧損,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都不好,當然也就沒紅可分,公司不是細分行業的龍頭,管理水平也不好。

而老千股是港股的一大特色,它們估值很低,但卻經常折價增發配股然後高價收購資產,或者管理費用高把錢花掉,基本不分紅,股價跌多了後就合股,大股東一般持股比例很低,公司取的名字很大,比如帶中國、亞洲、寰宇之類,行業經常變化,什麼熱門就改什麼。

之所以很多人會買垃圾老千,我想主要是抵擋不住誘惑,比如估值低,股價波動大,概念熱門,短期很刺激。這就像買彩票一樣,全國總有人能中大獎,每天池彩裡的金額總是很大,但實際上總的返獎比例連50%都不到,賠率很低,長期一定會虧錢。

所以,中概率低賠率的垃圾老千股,應該堅決回避。有人專門做ST股賺錢,這個其實屬於分析殼價值的範疇了,應該列入問題股。



如何識別造假股

低概率中賠率的股票我把它稱為問題股,因為你對它很不確定,它行業不錯有一定的知名度,估值不貴,業績較好也有成長,但與同行相比有異常,現金流不好或負債率高。如果選對可能變成大白馬,如果選錯了則可能中地雷。

那些負債率很高經營激進的企業,我們沒必要跟著老板一塊去賭博。那些會計政策激進的企業,利潤的向上空間小,估值風險大。而造假股的識別,我簡單地總結了幾點:

1、常識、邏輯與保持懷疑心是識假的主要武器;

2、稅負水平是行業盈利狀況的晴雨表,即低稅負水平的行業難有高回報的企業;

3、大股東的動機、利益訴求與股權變化是檢測器,跟著大股東走一般錯不了;

4、現金流是利潤質量的血常規,經營現金流不好的最好回避,自由現金流不好的要深入分析資本支出的合理性,看不明白就選擇放棄。

我以前自認為有點財務基礎,又貪便宜,專門挑這類問題股買,結果是經常中地雷,後來我總結:沒有金剛鑽,就千萬不要去攬瓷器活,寧可錯殺踏空,也不能中雷被套。

以上是2014.6.14上海雪球大會演講內容

http://xueqiu.com/1272530506/29712801

Monday, June 16, 2014

[經濟發展] 全球6種酒店在線預訂模式探析*

 全球6種酒店在線預訂模式探析
文/潘達

如果你想自己預訂國際酒店,不妨了解一些國際酒店和在線預訂平台的基礎知識。由於巨大的市場容量,在線酒店預訂平台數不勝數,就其商業模式和運作方類型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第一類是各連鎖或單一酒店品牌的直銷網站。

國內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如家、漢庭等酒店品牌;國外的則有洲際、喜來登、香格裡拉、四季、希爾頓、凱賓斯基等品牌。這些國外品牌也並不全是“高大上”,很多品牌也有自己的經濟型酒店品牌。

選擇酒店直銷網站的好處是酒店在你多次預訂後會了解你的各種習慣和需求,從而提供更貼心的服務;經常會有各種促銷,比如注冊或預訂後送抵用券,入住抽奔馳Smart、蘋果iPad大獎……不便之處在於你要去的地方附近很可能沒有連鎖酒店的分店。

 


第二類是OTA(Online Travel Agent)平台。

即各種綜合性旅行社或單一酒店預訂代理商的在線平台,這也是目前占據最大市場份額的一類。

按照企業規模和所覆蓋酒店資源比較,就國內背景的供應商而言,屬於第一梯隊的自然是攜程、藝龍這南北兩大巨頭;屬於第二梯隊的則有以蘇州為基地的同程,以南京為基地的途牛,以港中旅為靠山的芒果,以及以北京為基地、專注於城市酒店的住哪網等等。

來自海外的跨國平台,第一梯隊有Booking(繽客)、 Agoda(雅高達),分別覆蓋全球40萬多家酒店。第二梯隊則有hotels.com(好訂網)、 HRS全球訂房網,各自覆蓋全球約20多萬家酒店;Venere(為你)以預訂歐洲特色酒店、民宿和公寓見長,覆蓋135000家資源。

在這些起源於歐、美、亞不同區域的國際平台背後,其實主要是美國兩大在線旅游巨頭的角力:Booking和Agoda都歸屬全球第一大在線旅游公司Priceline旗下,;hotels和Venere則都屬於全球第二大在線旅游公司Expedia,而藝龍也早在2004年即被其控股;似乎只有HRS暫時保持著獨立狀態。今年4月,全球第三大在線旅游公司攜程以2億美元注資前幾年曾對它造成不小挑戰的同程,使其更強調休閑旅游定位,以避免同質競爭。至於各類團購網站上的酒店預訂渠道,實際也可歸入OTA這一類別,此處不再贅述。

OTA之所以目前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就在於其酒店覆蓋面廣、網絡預訂方便。


 



第三類比較小眾,是一種類似於時尚界的大小IT那樣的第三方買手平台,如來自硅谷的Travelzoo(旅游族)。

它的基本模式是通過專業旅游達人手動精選優惠酒店套餐(包括與酒店的討論和共同定價),與其他旅游產品一起打包,每周以郵件訂閱形式推送給用戶,目前其全球訂戶約為2700萬。這也是少見的仍延續“web1.0模式”的在線平台,但卻擁有30%以上的訂單轉化率。因此它自視為一家定向出版的“旅游媒體”,而非OTA或團購網站。

Travelzoo沒有銷售團隊,靠的是商業開發團隊,以顧問方式和商戶進行合作。在越來越多的旅游網站重視通過微信、微博進行旅游促銷後, Travelzoo的郵件模式日益面臨挑戰,業務增長有限。

 



第四類是由搜索引擎發展而來的預訂引導平台。

最典型的代表是去哪兒。百度現在是它的第一大股東;而它的酒店頻道與Expedia亦有著密切合作,據說它目前已覆蓋了全球73萬家酒店資源。去哪兒的小型對手是2006年以火車票轉讓信息搜索起家的酷訊,2009年它已被Expedia旗下的TripAdvisor全資收購。利用此類平台進行酒店預訂,最後的訂單在合作OTA或酒店直銷平台上完成。

價格查詢和比較服務是這類預訂引導平台的優勢,但互動性差、點評信息的真實性一直備受詬病。



 


第五類即是由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 旅游社區延展出來的第三方預訂推介平台。

用戶在分享平台上大量的旅游攻略服務的同時,可以按照平台設置的較為個性化的分類及查詢方式,挑選相關酒店;最後的訂單則在其合作OTA的平台上完成。

國內網站如螞蜂窩,其旗下的酒店頻道根據社區積累的結構化數據,對酒店的類別、分區等進行旅行化解讀,強調用戶真實點評。它的OTA合作伙伴目前包括Booking、Agoda、攜程、藝龍等四大國內外巨頭,按照適合旅行的標准,挑選出全球約64萬家酒店供用戶選擇;其客棧、短租公寓子頻道則與更加小型的垂直網站如多多驛站(yododo.cn)及游天下(youtx.com)合作。

國外網站的典型是TripAdvisor
。TripAdvisor 2000年成立於美國波士頓近郊的牛頓市(Newton),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酒店評論網站,同時亦強調自己是最大的在線“旅游媒體”。最近其主推的熱門是按城市目的地組合的“結構化旅游攻略”。它的酒店預訂頻道,起碼從界面上並不顯得特別關照同門的藝龍、hotels,而與Booking、Agoda、攜程等都是合作伙伴。

螞蜂窩和TripAdvisor的差別是:前者采用後台算法,統計游記中出現的興趣點,包括用戶提到的景點、酒店評價,使酒店預訂以真實用戶的點評為基礎變成一件互助、互動、有趣的事。後者則在點評內容上通過分析系統進行第一步信息篩選,過濾掉非原創性和不符合網絡社區規範的信息,再由一個人數可觀的編輯團隊進行二次審核。

 


第六類是民宿酒店性質的短租平台。

國內目前知名的短租網站有螞蟻短租、小豬短租、途家網,國際短租網站最著名的則是短租鼻祖Airbnb:2008年,年輕的Chesky來到美國舊金山淘金,生活窘迫連房租都快付不起。當時一個設計大會在Chesky所租房子的附近召開,周邊酒店幾乎客滿。Chesky的舍友突發奇想:要能把他們多余的三張氣墊床的床位租出去就能湊夠房租了。於是,他們在72小時內搭好網站,最終招攬到了三位顧客。如今,Airbnb在全球擁有超過30萬處房源,覆蓋了192個國家,3.3萬個城市。

 


在線短租具有房源覆蓋廣,種類多、選擇豐富,消費靈活,性價比好等方面的優勢。傳統的 OTA(攜程,藝龍等)服務的主要是中高端商旅人群,每晚價格一般在 300 元左右;經濟型酒店(7天,如家等)在一線城市的價格基本在200元左右;而在線短租的平均每晚價格只有 100多元,房間有特色,分布密度很高。國外C2C在線短租會和證明用戶身份的網站聯系起來,比如Facebook和LinkedIn,而且接觸的是真實的房東,用戶體驗較好。但在中國,根據中國社科院的數據,由於約70%的中國人不信任陌生人,要讓他們選擇住在陌生人的家裡就是一種挑戰了。

http://www.iheima.com/thread-12225-1-1.html

[投資筆記] 醫藥圈的顛覆者來了,看阿里的四步棋

一,收購中信21世紀,卡位醫藥電商
今年1月,阿里巴巴曾宣布聯手雲鋒基金耗資10.37億人民幣收購中信21世紀,隨後將後者更名為“阿里健康信息技術”,正式吹響進軍醫療市場的號角。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21世紀擁有中國僅有的藥品監管碼體系、旗下95095醫藥平台擁有《藥品互聯網交易服務資格證書》。

該公司目前最為核心和極富增長前景的業務資產實際上是為醫療藥品行業提供電子監管類信息服務。尤其旗下運營的中國藥品電子監督網,已從2010年開始為“藥品監管碼”提供平台保障,在醫療健康領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核心數據。

依據阿里巴巴的設想,未來,阿里雲計算和中信21世紀將聯手推進藥品信息化平台建設,共同開發、建立一整套基於醫療和健康領域的信息化標准。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國家藥監局印發《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放開醫藥電商處方藥銷售資質,阿里巴巴的醫藥電商布局恰逢發展良機。國內處方藥市場份額是非處方藥的三倍多,且具備毛利高、價格高等優勢,此前基本被醫療機構把控,若醫藥電商獲得准入,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二,勾兌海虹控股,圖謀醫保體系

除了醫藥電商、未來醫院、藥店O2O,阿里巴巴的野心在醫保領域也有所謀劃。今年3月,醫保控費概念股海虹控股(000503.SZ)發布公告,與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商務合作框架協議,就醫療福利管理領域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雙方擬通過合作本次戰略合作,幫助雙方進一步提升整體運營效果、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及水平。

不過,和阿里巴巴在其他領域描繪得近乎完整的藍圖相比,支付寶和海虹控股的合作一直是霧裡看花。支付寶方面從未公開介紹過與海虹控股的合作構想,而海虹控股方面則多次表態稱,雙方的合作尚處框架協議階段,具體合作內容尚不得而知。

公開資料顯示,海虹控股涉足專業化醫療費用管理,致力於通過建立高效、科學的醫保審核體系避免醫保資金浪費。目前已在十余個省/直轄市的二十多個地市就公司新業務的試點及推進簽署了相關協議,公司的醫院端產品也已在杭州部分二級、三級醫院開始試運行。支付寶和海虹控股將如何在醫保領域擦碰出火花,值得期待。

 


三,全面啟動藥店O2O,跑馬圈地醫藥零售

今年以來,支付寶聯合天貓醫藥館全面啟動藥店O2O項目,快速在醫藥零售市場跑馬圈地。與在醫藥電商和未來醫院的跨界布局不同,阿里巴巴借由天貓醫藥館長期積累的用戶優勢開展O2O業務可謂水到渠成。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支付寶已先後和海王星辰、國大藥房、北中聯大藥房、江蘇恆泰大藥房、重慶和平大藥房、甘肅德生堂大藥房、河北新興大藥房、山東漱玉平民大藥房、雲南健之佳大藥房、廣東大參林大藥房、上海華氏大藥房、重慶桐君閣大藥房等20余家國內主流連鎖藥店開展O2O合作。

根據阿裡巴巴的藥店O2O計劃,支付寶除了為這些商家接通移動支付外,這些商家還能入駐支付寶錢包的公眾服務平台,支付寶的公眾賬號將支付寶、淘寶沉澱的消費用戶全部共享給公眾號服務提供者,為商家增加新用戶,將線上用戶引到門店,降低線下辦卡、充值成本,有利於優惠活動信息的精准推送、降低運營成本。

除此之外,天貓醫藥館也將對上述合作商家給予單獨支持。包括:類目活動參與優先、無線項目參與優先、支付寶活動支持優先、推廣渠道使用優先、天貓醫藥首頁公眾帳號二維碼輪播等。

 


四,布局“未來醫院”,改變就醫模式

對醫藥電商砸下重金後,上月末阿裡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又對外公布一項雲山霧罩的“未來醫院”計劃,旨在依托阿裡巴巴在支付及金融解決方案、雲計算能力和大數據平台等領域的優勢改變傳統就醫行為。

按照馬雲的設想,患者可以通過支付寶錢包服務窗實現實名注冊、診卡綁定、在線掛號、智能預約、智能分診、遠程候診、診間支付、查看報告、免費WIFI、室內導航、在線醫患互動、智能復診提醒、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在線理賠乃至大數據預警等多個強大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醫院”的APP應用已在上海新華醫院開啟首批試點。不過,經小編探班了解到,該APP“新華E院”目前僅包括在線掛號、繳費的功能,和阿裡巴巴描繪的“未來醫院”藍圖相去甚遠,而在掛號暫不對初診病人開放、醫保無法支付、掛號提醒不夠智能等方面也有待提高。

對此,負責該項目的人士表示,“新華E院”剛上線,公司內部就已經收到多個患者的反饋要求,包括提醒具體就診時間、增添在線可查看的檢驗報告種類等,並稱後續會和新華醫院進行APP的二三期合作,“但是一期現在才剛上線推廣,至少要等一期穩定後才能開發二期,短期只能規劃完善。”(文章來源: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

http://www.iheima.com/thread-12271-1-1.html

[投資筆記] 猴得柱: 新股研究第二期 如何打新


只供參考。投機太危。
﹣﹣﹣﹣﹣﹣﹣﹣

雖然打新股全看臉,但是還是有一些技巧在裡面的。從策略上可以提高一些中簽的概率,1%的中簽率和2%的中簽率相差還是很大的。

1.首先,千萬要記住集中資金打一只股。對小散來說,集中資金打一只才是王道。
2.不要去打首發的那些新股,因為首發的那幾只新股追著打的人是一批一批的,會變相的降低中簽率。
3.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周一有新股,周五有新股,如果周一打不中錢在周五退回賬戶,周五又可以打新。這個需要大家自行計算。
4.選擇冷門股,就選那些名字難聽,又難寫的,主營業務越平凡越好,市盈率越高越好,不用行業龍頭,不要高科技,我們只要中簽率高就好。因為第一天破發的概率實在是太小,無風險套利啊。
5.多扶幾個老奶奶過馬路,要是怕老奶奶訛你的話也可以給我打賞幾個雪碧,攢攢人品。
祝大家中簽哦!

稍微解讀一下這次新股交易的規則:針對上一次新股上市第一條交易時間過短的問題這次證監會有了新的規則。
1.取消二次停牌,這對新股充分交易有利,首日交易較上次更有參考意義,炒新股的投資者要注意首日和次日交易的換手率,這裡面有玄機。上次炒新股是注意次日和第三天的交易量進行炒作。
2.量化監控
(一)集合競價階段,以高於(低於)前收盤價(上市首日為發行價)3%的價格申報買入(賣出)的數量超過新股當日實際上市流通量的5%。;

  (二)連續競價階段,以高於(低於)申報時點最新成交價3%的價格申報買入(賣出)的數量超過新股當日實際上市流通量的5%。;

  (三)連續競價階段,當最新成交價為當日最高成交價時,以不低於該成交價申報買入的數量超過新股當日實際上市流通量的2%。;

  (四)連續競價階段,1分鐘內單邊申報次數超過3次且申報價格高於(低於)申報時點最優買價(賣價)的;

  (五)連續競價階段,以實時最優5檔價位申報買入(賣出)的數量超過當時該最優5檔價位市場總申報買入(賣出)數量的30%並有撤單行為,且當日該情形發生3次以上的。

這樣量化規則下很多操盤的手法將不能使用:例如頻繁的在5檔內的掛撤單托單會觸犯第五條;主力資金在掃貨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忌憚害怕觸紅線,例如你想一下子掃掉上檔的大單,抱歉這有可能觸犯第二條,如果短期內多次買入則會觸犯第四條。

但是這不會影響大資金的買入熱情,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a股炒新股的傳統和政策決定了這個賺錢機會。屆時大資金還是會高唱著《high歌》:掃貨來,就跟著一起來,沒有什麼阻擋著我來。而你我散戶就在可以在合力做多的情況的下分得一杯羹。
下周二有時間的話會貼出一些量化的分析結果,來分析分析潛在的黑馬和經典的買入訊號。

http://xueqiu.com/5758172655/29700096

Sunday, June 15, 2014

[投資筆記] 趣BLOGBLOG: 全職炒股變病態賭徒

引以為戒

------------------

周顯早前在其專欄中談及全職炒股的經驗,試過半年內由10萬炒到800萬,亦慘嘗三個月內輸身家變成一無所有,結論是全職炒股的路並不好走。文章在網上熱傳,再一次證明,坊間唔care你點樣發達,但會關心你如何仆街。
四個月非人生活實錄

半年前朋友聚會,其中一位讀書最好的,毅然放棄筍工,投入全職炒股。當時很多人覺得佢好威、好型,唔使返工受氣,每日在家對住電腦炒幾個鐘就收錢。半年後睇世界盃再聚會,全職炒家極速「收咧」,半個月前已重返舊舖工作。坊間傳媒,不時報道所謂全職炒股賭神,與朋友傾談半句鐘,得他同意,披露四個月的非人炒股生活。股場如球場,強如西班牙上半場霸氣十足,下半場被荷蘭打到落水狗,逆轉之快,無人能料,天堂跌落地獄只是眨眼間之事。足球殘酷,股場更加殘酷,朋友選擇全職炒股,緣於去年贏得太順,「買銀娛、買騰訊,睇完圖食了幾轉,等股價回番又入過,細價股又扑中幾隻,唔夠半年就賺了三、四年人工……時間真係唔夠用,當時諗如果全心炒股睇technical,會賺得更多,且有四年人工做本,有本錢可守。」
 


新年後,朋友開始全職炒股生涯,「開市前睇報紙通告做功課,九點半開始落盤,四點收市後,畫圖睇年報做分析,頭一個月科網仲有得炒,每日trade十幾宗,當時覺得非常充實。雖然覺得(科網)有泡,但圖表仲好靚,已經mark咗位,跌穿就走。」
 


順境波人人識踢,覺得賺到錢是我本事。3月份後,所謂新經濟股開始散水,朋友要踢逆境波,「頭幾日輸錢,我還覺得是短暫調整,但持續一、兩個月,生活變得渾渾噩噩,每日的任務是meet target、追quota,定了每月賺到原本份糧,今月做唔到,下個月壓力更大,只有攻冇得守,你的底線就是冇底線。」
遇上逆境即陣腳大亂

「昔日肯長揸,因為有份糧去守,現在卻變成飢不擇食,幾格都唔放過。變得太過計算,每日為trade而trade,明明冇心水,但見到隻股仔成交大異動,又不知不覺地買入,好似病態賭徒咁,輸part都輸死,唔夠一季輸了去年大部份利潤。技術分析完全失去效用,跌穿止蝕位打靶,就見底反彈,有種感覺就係連個天都唔鍾意我。」
聽佢講到這裏,突然想起昔日前輩的一番話。「你覺得全世界得你識睇圖咩?大戶唔識技術走勢,但會請幾個圖表專家睇,個個都識畫條支持線,set咗跌穿$5止蝕,我係大戶,就要隊落$4.7、$4.8,等你班聰明仔乖乖地打靶,然後買番上嚟激死你。」朋友聽完,覺得有幾分道理。
 

揀股最叻的基金經理、分析最獨到的分析師、所有冧巴都識的財演,全部都非全職炒股,要靠別人的錢搵錢,或者收取高薪厚職。誠如曾教授話齋,只有兩種人可以全職炒股,那就是莊家與莊家的好朋友。

股榮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615/18759577

[投資筆記] 雪球上海嘉年華 復星集團副董事長、CEO梁信軍

2014年6月14日雪球上海嘉年華 復星集團副董事長、CEO梁信軍演講要點摘要:

1.下一個十年我們的投資機會比較好,歐洲和美國的復蘇對中國會有很大影響,今年四季度中國出口就能體現出來。


2.中國ODI(對外直接投資)全球第三,2013年民營企業海外投資占到一半的比例。

3.出海行動,中國去產能化,處理過剩產能應鼓勵產能出口,如復興在印尼建鋼廠,水泥,碼頭等,把中國產能出口到海外。

4.基於中國式消費大國的出海,目前中國奢侈品,汽車,游戲均是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找出中國第一大全球第一大或即將成為第一大的行業,在行業中找最有競爭力的第一,第二名企業進行投資。(如中國出境游,高端制造,核心零部件等企業)

5.中國即將成為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市場,中國人應考慮海外資產配置,但是不要因為海外資產便宜而去配置,否則要吃苦頭。配置應本著去買受益於中國成長的東西。

6.目前確定的是中國中產階級爆發性增長,移動互聯網增長。由此引發了升級消費(高端旅游,高端酒店,高端餐飲),體驗式消費,個人金融的高增長。這些領域成長性非常確定,應予以關注。
7.中產階級定義:除去家庭開支,房屋按揭,小孩教育後一年可自由支配收入在1.6萬~3.2萬美金的家庭。中國的中產目前占到全球的9%,增長率在15%,到2020年中國中產占到全球的16%,消費額占到全球中產階級的13%。

8.投資幾個要點:一是要投對,投好的東西;二是要找到便宜可持續的錢;三是要優化效率;四是賣的出去。

9.個人投資可以參考PE的方式,去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裡選擇有巨量用戶且價格便宜的企業,如當年復星投資奇虎360.另外要關注傳統行業受益於移動互聯網的企業,如倉儲,快遞,物流。當移動互聯嫁接金融,旅游,教育的時候,傳統行業中得益的企業要重點考慮。

10.中國的大健康會爆發性增長,同時面臨挑戰。2011年後中國快速變老,未來6到8年內大健康支出將乘以三,有機會超過房地產成為第一大行業。中國健康行業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11.國企改革的資產有90萬億規模,這些企業對銀行利率非常敏感,投資國企的難點是賣不掉,國企改革要做到四方滿意才算成功,對國企的投資不要謀求控股,要做兄長,不做後媽。

12.中國的個人金融會快速發展起來,當前家庭負債率低,資產配置很有問題。未來中國家庭增配房產的積極性會下降;增配金融資產的積極性會提高。能做好個人金融的機構未來是白馬。

13.人民幣出境,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會加快。人民幣外流有助於降低國內通脹壓力;爭取發鈔的能力。金融機構在海外游牌照有渠道的會享受到高增長福利。

14.環保行業是高增長行業,同時又是政府的負擔。國家GDP投入超過3%,環境才能得到改善,我國到2015年也只有2%。中國人要想喝到干淨的水,呼吸好的空氣要到2026年,從現在起到2026年投資環保的復合增長率在16%以上。
15.國人對房地產的的看法是地產危機,梁總表示認同。未來3到5年會看到房地產的供需平衡點。政府不能過度開發房產,又要還債,要用社會資金,公私合營。復星在房地產做法是為城市提供它所需的核心功能;為城市導入核心產業;工作場景和生活消費要融合,減少城市工作地與居住地的擺渡成本。使二者相融合。

16.對於非賺不可得球友一點忠告:不要每次想賺最多,確保每次虧得少一點。每年少虧,持續賺,15至20年後你就是老大。

17.提問環節球友一問到如何再以後收購中避免價格談不攏而失掉機會?梁總回答:投資者最重要的是紀律,自己定過的規則一定要遵守,團隊也要遵守;價格尺度的問題應該以全球眼光去看,比如你想買化妝品企業,也可以去國外買,價格或許比買國內企業更劃算。

18.球友二提問在投資領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梁總回答:首先要堅定地相信一些東西,對於未來一兩年要發生的事情要提前布局;堅定地相信點東西你要比別人知道的多,花錢花時間你才能比別人知道的多,聽信傳言是沒有意義的。

kevin_ak

http://xueqiu.com/6787436877




[生活文化]【星期日文章 蔡瀾】部隊火鍋 06/08/2014

在韓國,賣得比可口可樂和肯德基更厲害的,是午餐肉 SPAM。SPAM為一家美國公司 HORWAL FOODS在一九三七年發明的罐頭食品,英文字母由「香味火腿 SPICED HAM」的簡寫而來,也有人說是「豬肩肉和火腿 SHOULDERS OF PORK AND HAM」的簡寫。


韓戰之後,大批美軍入駐韓國,帶來了他們的軍糧,其中少不了這 一罐長方形的豬肉罐頭,美軍也常拿去在黑市中交換些當地東西。飽受戰火摧殘的老百姓少嘗肉類,視之為寶,小說家安定孝在他的《銀馬》一書中也描述過: 「……我希望今晚可以在附近地方拾到肉類吃,你還記得上一次我拾到的罐頭裡面有什麼?我最記得那是午餐肉,拿回家後我媽媽把它和其他可吃的東西混在一起, 弄出一個湯,像豬吃的東西一樣,但非常美味……」
幾十年前我初到韓國,友人在家做菜請我,記得也是這種午餐肉。今天為了寫這篇東西,特地跑到他們的超級市場,看到架子上面充滿的午餐肉之中,其他牌子應有盡有,但還是 SPAM最受歡迎。


當今這牌子被 CJ集團收購,大量在韓國生產,過年過節用它來送禮,幾個罐頭裝成一籃,已變成風俗。一個中秋,就賣八百萬罐之多。韓國人發奮圖強,在經濟起飛後也對午餐肉念念不忘,用它來做出種種菜式,包括壓碎後和黃瓜一起包成的紫菜卷等等,大受歡迎。


韓流襲港,城中的韓國餐廳到處可見,年輕人最愛吃《星星》中出現的炸雞和喝啤酒,但還有一種必吃的,就是「部隊火鍋」!每個韓國男人都要當兵,他們得要吃又飽又有營養的東西,部隊火鍋就出現了。是什麼呢?基本上就是把午餐肉切成方塊,和泡菜一起煮成一鍋湯,加即食麵和年糕進去,不飽也不行。


在香港吃到的已是很精緻的了,除了以上配料,還加了芝士、椰菜(高麗菜),即食麵和年糕之類,更有人把白飯倒入吃剩的湯中,煮成一鍋粥來。此回來到首爾,山珍海味當然享受過,也非去找最便宜的部隊火鍋不可,地點是梨泰園區。這一帶是美軍駐紮之地,從前軍人把配備的軍糧放在一個長方形的鐵箱,裡 面有 SPAM、香腸、香煙、巧克力和吃了會發脹的餅乾。其他地區的部隊火鍋最初沒放香腸,加了香腸的做法據說是梨泰園先起。



最正宗,也是最原始的一家老店,據說是要顯出自己是高級的,所以用了美國總統 JOHNSON為名,不叫部隊火鍋,只稱尊生鍋。

位於梨泰園的一條小巷之中,這一帶酒吧林立,是首爾的蘭桂坊,晚上擠滿年輕人,慕名而來的客人不少,店很小,可擺十幾張桌子,要脫了鞋子進入,席地而坐。
牆上掛着的菜單全是韓文,外國人可以看圖片點菜,品種極少,只有最出名的「尊生鍋」,火雞腸、牛肉腸、紅燒豬肉、牛扒等幾種而已。

同行的友人不吃牛,只有先叫了火雞腸,我對雞肉已經一點好感也沒有,更別說枯燥無味的火雞了。上桌一看,一條腸切成一段段,有十幾塊之多。
勉強吃進口,咦,味道奇佳,還有肉香,是不是混了其他肉不知道,只知是好吃極了。也許是肚子餓的緣故吧,這是下酒菜,叫一壺我愛喝的土炮 MAKKARI吧。
什麼?沒有。侍者說:「我們這裡只賣啤酒!」


啤酒就啤酒吧,從前愛喝的老牌子 OB已完全見不到,當今改名為 CASS,味淡,但好過喝可樂。紅燒豬肉接着,用了很多芡粉,煮得一塌糊塗,看不出肉的部位,像是把豬扒切成一塊塊地,下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醬汁炮製出來。吃進口,酸酸甜甜,想選一塊肥一點的也難。
這時主角登場,尊生鍋是用一個鐵鍋上桌,下面不生火。鍋大,但料少。用筷子撥開鋪在上面的葱,可見切成方塊的午餐肉,還有火雞腸、芝士、年糕片和泡菜,就此而已,湯汁也少得可憐。


因為沒有生火,不能煮即食麵,也就只有那麼乾癟癟地吃了。出名的尊生鍋,不過如此。
擔心不飽,回到酒店又麻煩叫消夜,來一碗白飯吧,用鍋中的湯淋之。咦,怎麼那麼美味?再用湯匙舀一口淨喝,鮮甜呀,這是什麼道理?午餐肉和香腸泡菜,是煲不出來的呀!
啤酒喝多了,去洗手間,韓國人叫為「化妝室」,用國語唸起來發音也相同,一問人家就知道。經過了廚房,看見一堆牛骨頭放在水中解凍,才知道有巧妙,原來湯是用那麼多骨頭連骨髓熬出來的。
雖然不錯,但如果想試部隊火鍋的話,還是別那麼正宗,吃那種又加即食麵又加飯煲粥的改良版本較佳。
店名: BADA SIKDANG
地址: 743-7 HAN NAM DONG, YONG SHAN-GU
電話:+82-2795 1317 A


http://m.next.hk/news/nextlife/20140608/47357

[投資筆記] 二十年投資與人生

雪球上海嘉年華老股民續

二十年投資與人生

東博老股民演講提綱
一,從小木匠到財務自由
1,  苦難的童年
2,  艱難的創業路
3,  順利的投資路


二,投資思考
1,投資投機並無優劣之分,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閱歷比學歷更重要

3,能力比理念更重要
4,心理比能力更重要
5,未來比現在更重要
6,比價比成本更重要

三,未來投資方向
1,銀行股便宜,值得持有。
2,保險股彈性十足,投資投機兩相宜。

3,牛市相關品種

非常可惜,由於不懂演講,沒辦法控制時間,導致第一部分沒說完時間就沒了,大概也就是說了十分鐘左右吧。

http://xueqiu.com/9528220473/29690237

Thursday, June 12, 2014

[商業管理] 工作越久,感觸越深!跨部門合作10眉角,你一定會懂

半年前,朱霓接下了一家自行車公司的行銷部經理一職,總經理要求她必須讓產品儘快打響名號,並且為她設定了業績目標。

朱霓使出十八般武藝,帶著部屬進行焦點團體分析、市場調查、競爭對手調查等行動。最後,內部一致認同,除了現有大量生產的產品線外,另外祭出為客戶量身打造的產品,將可吸引另一群有意換車,或打算購買第2輛車的新客群。

朱霓興沖沖地在跨部門會議上提出這項計劃,不料,其他部門的主管興趣缺缺,反應冷淡,其中以生產部門主管最不看好。生產部經理正浩提出了一堆反對理由,甚至回過頭來,建議朱霓的行銷部將重心放在銷售庫存商品,別再想開發新產品的事。朱霓看看總經理,他不置可否,只回了句:「你們再討論看看,把結果告訴我。」類似的跨部門會議,朱霓每星期都要經歷一回,再加上平日的必要互動,她已經累積許多跨部門溝通的經驗。

只是,那些多是挫敗的經驗。有時,為了組織和諧,朱霓不便堅持己見;有時,為了獲得其他部門支持,讓工作順利進行,朱霓也會做些配合;但更多時候情況是:明明會議中已做下結論,可是屆時其他部門同事不是推說沒空,就是做得不符預期。上任以來,朱霓自認部門內部溝通沒問題,但為什麼跨部門溝通這麼難?

對正在學習當個稱職領導人的新手主管來說,跨部門溝通不良,可能會讓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瞬間摧毀。你認為十萬火急的事,到了其他部門主管口中,竟然成了「芝麻綠豆大的事」;原本應該合作解決的問題,到了跨部門會議上,又淪為「各彈各的調」,找不到共識。到底,在不同部門各有不同立場與利益的情況下,怎樣才能把話說清楚,把成果做出來?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基本原則,進行無障礙的跨部門溝通,並非難事。


 


原則1 溝通前先做好準備

在你跟同事討論事情之前,先把一些基本問題想清楚,不要毫無準備就去,否則很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以下列舉幾個應該事先想清楚的問題:

.你希望對方幫你做什麼事?
.你認為他會要求你做什麼?
.如果對方不同意你提出來的做法,有沒有其他選擇方案?
.如果雙方沒共識,你會有什麼後果?對方又會有什麼後果?

原則2 了解其他部門的語言

跨部門溝通不良,很多時候都是「語言不通」所引起。

舉例來說,行銷部人員平常講的是「相同語言」,他們非常清楚自己部門的規則、目標與期望。同樣地,財務、生產、人資等部門,也有自己的語言與觀點。因此,想要溝通順暢,前提就是「聽懂對方的語言」。

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這麼做,對業務部的業績有幫助嗎?」、「如果我是他,會接受這種做法嗎?」很容易就能明白他們在說什麼,為什麼這麼說,從而將誤解或溝通頻率不搭的機率降到最低。

此外,頻繁的互動有助於建立彼此的熟識度,讓你更容易設身處地想問題。因此,三不五時跟其他部門的同事吃吃飯、聊聊天,有好無壞。

 

原則3 開誠布公是最好的對策

你面對的是必須長期共事的同事,因此,凡事以誠實為上策,最忌欺騙、隱瞞事實,破壞信任關係。

部門間一旦缺乏信任感,會加重彼此的防禦心,溝通時就會有所保留,甚至隱藏一些重要資訊。相反的,互信會讓雙方在溝通時打開心防,他們會明白說出自己的需求與考量,並且提高合作意願,共同解決問題。

 

原則4 不要害怕衝突

在跨部門會議上,每個主管為了維護自己部門的利益,難免會出現一些摩擦。

有些主管,尤其是新手主管,為了怕把氣氛弄僵,往往會變得沉默寡言,以維持表面的和諧。

美國史丹福大學策略及組織學教授凱薩琳.艾林哈特(Katheleen M. Eisenhardt)在《有效溝通》一書中點出,「如果管理團隊在議題的討論上都沒有衝突,決策品質就會低落。」艾林哈特提醒,千萬別把「沒有衝突」跟「意見一致」混為一談。

有時候,太過和諧反而凸顯不了你對議題的重視,而且問題也不會獲得真正的解決。因此,艾林哈特建議經理人,態度要柔軟,但立場要堅定,「別太快或太輕易就順從認命。」記住,你是部門主管,雖然你要和其他部門保持良好關係,但是,捍衛部門及部屬的權益,更是你責無旁貸的使命。

 

原則5 呈現事實,勿人身攻擊

讓溝通聚焦的最好方式,就是呈現具體事實,引導人們迅速將注意力放在中心議題上,減少不當的臆測。

美國達頓(Darden)商學院企管教授布爾喬亞三世(L. J. Bourgeois III)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為文指出,事實(例如目前銷量、市佔率、研發經費、競爭對手的行為等)可以將溝通過程中「人」的因素降到最低。

在缺乏事實的情況下,個人動機可能會遭到猜疑,但「事實就是事實」,它不是出自人的幻想或自私的欲望,因此,提出事實「可以創造一種強調議題,而非人身攻擊的氛圍,」布爾喬亞三世說。

 

原則6 多提選項,保持彈性

當你進行跨部門協商時,不要執著在單一做法上,而是開發多元選項,例如一次提出3~5個方案,讓其他經理人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專家分析,多元選項能讓選擇不再「非黑即白」,經理人有較大的彈性調整自己的支持度,也可以輕易變換立場,不覺得有失顏面,因此能夠降低溝通時的人際衝突。

 

原則7 創造共同目標一起合作

無可諱言,各部門間一定同時存在合作與競爭關係。部門間若想進行建設性的溝通,一定要強調彼此的合作關係,競爭意味愈淡愈好。合作的關鍵在於擁有共同目標。

艾林哈特指出,當團隊成員朝著共同目標努力時,比較能把個人成敗置之度外,因而更能理解別人的意見。但當經理人缺乏共同目標時,容易變得心胸狹窄,彼此誤解並互相指責。

因此,盡量去創造一個橫跨各部門的共同目標,然後一起努力,就算有爭執也沒關係。因為,就如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Jobs)所言:「如果每個人都要去舊金山,那麼,花許多時間爭執走哪條路並不是問題。但如果有人要去舊金山,有人要去聖地牙哥,這樣的爭執就很浪費時間了。」

 

原則8 尊重溝通對象的權力

每個經理人都是各自管轄範圍內最有權力的決策者,而他們也期待別人尊重他的這種權力。

因此,當你在進行橫向溝通時,一定要挑對對象。舉例來說,你們最新的網路行銷計劃下週就要上路了,但是資訊部門的網站建置還未完成。

這時,不要心急地馬上跑去找負責的工程師,你應該去找他的主管,進行協調,找出解決之道。總之,跨部門溝通時一定要注意彼此位階的對等關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原則9 善用幽默
幽默可以做為溝通時的緩衝劑,也可視為一種防禦機制。

當你必須呈現可能會觸犯到他人的事實,或是要溝通棘手訊息時,以輕鬆或幽默的方式來傳達,比較能保留對方的面子,也有助於正面的溝通。

 


原則10 確保部門內部溝通無礙

當你針對某件專案或議題,進行完跨部門溝通後,務必要回到自己部門,向部屬清楚傳達最新進度與訊息。很多時候,跨部門會議中所決定的事項,必須交由各部門的一線人員去執行,因此,一定要確保所有資訊傳達無誤,才不會讓好不容易達成的共識大打折扣。


http://m.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1525

[投資筆記] 路過十八次: 關於選股,持股以及堅持、心態雜談

14號的雪球嘉年華我不會去,我相信用文字能表述的東西,在不在現場高談闊論意義不大。所以今天整理出一篇長期以來的心得,以膳各位長期關注的球友。
對於大部分中小投資者而言,選出好股應該是投資過程中經常會有的事情,但持有到最後達到當初自己預期的人則寥寥,於是經常會有一賣就漲然後懊惱不已的案例發生,而且是經常發生。

關於這種情況的討論,其實我之前的博文發了太多太多了。

有人總說知易行難,我想這是給自己找理由和借口。

開博以來,我總在嘗試讓大家理解堅持的價值和意義,不管這個周期是長還是短,如果你不嘗試在你的投資生涯中堅定一次,不管是真牛市到來還是在這種激蕩的熊市中,你終究不會嘗到最肥美的那一段。

【選股】

我不認為我自己的選股是完美的,真心不是,我選股帶有強烈的個人偏好,我經常和和我聊的股友網友說,如果你喜歡,就好好拿著。

我選股的前提是,我喜不喜歡他的這種行業性質,盈利模式、市值形態以及公司業務模式等等。

而我的喜歡,又是介於自己能力圈理解範圍內,對於目前市場情緒,行業政策,市值預期等等的綜合反饋。一旦嘗試去選擇和給以資金下注,我都會羅列出我選擇的邏輯和預期。

兩個支撐我選股的基本邏輯,一個是市值成長,一個是行業板塊。所以形成了我在醫藥醫療和TMT產業裡尋找機會的大致方向。

而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相信這個基本邏輯已經為我繼續立足和長期在市場活下去找到了好方式。

當然,簡單去談市值成長或者行業始終太泛,要具體落實到個股又有很多的功課要做。

諸如這個股的絕對市值,在二三十億甚至以下是我們初選的重點,好的經營模式,產品特性是市場會趨之如騖的共性因素,橫比市值低估的會成為價值窪地。

以創小板選股的幾個為例。

很多人不看好中國的中小企業,認為他們大部分沒有價值甚至是價值毀滅型的存在,但我依舊強調的是,目前中國階段內最大的機會卻還是在這一塊,很多行業和公司普遍存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機會。

於此,我總喜歡在這些板塊裡去找小而美的公司。

早期的湯臣倍健、康得新、信立泰、科大訊飛等等基本都是依附在這個邏輯中的。

之所以認為他們小而美,在於他們的主營業務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業務規模具有從小變大的產業機會,同比市值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雖然持股的票現在看似越來越多了,但關於個股的選擇我應該沒有達到泛濫的程度。

簡單的理解選股的幾個基礎前提:

1、絕對市值、橫比市值;

絕對市值二三十億甚至更低更佳,視每個階段的市場溢價來調整,諸如大熊市可能你會有批量十億甚至以下的公司選擇,那時候是最美的,遍地黃金,市場回暖以後,諸如目前這個階段,二三十億的是我們認可重點區域,而一旦到了牛市行情中後期,再想找大的機會已經很難了,因為普遍市值基本都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稍微好一點有預期的公司,五六十億甚至百億已經沒有“試錯”的價值了。

於此,我一直認為,這兩年這樣的激蕩行情,其實是機會,因為大量的低市值優質股票可以慢慢挖掘。

2、業務競爭力,這包括經營模式,產品稀缺性以及行業需求規模

經營模式:好的經營模式就是財富的源泉,是企業成長的長期動力,諸如之前的連鎖,現在說的電商、網絡平台。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如果五年前,蘇寧是一個絕好的標的,任何開連鎖的公司都認為是價值復制的最好方式,那麼現在,誰擁有所謂的網絡平台則成為了資金追捧的對像。

產品稀缺性:產品稀缺性對於泱泱大國而言,意味著其獨享龐大的市場,這也是我們認為醫藥醫療有長期價值的初衷,他們有著比普通行業更好的專利保護壁壘,反觀我們選擇的標的,信立泰、長春高新、信邦制藥、譽衡藥業、恩華藥業、冠昊生物等等都是這種邏輯,這個邏輯現在我們延伸到電子信息產業裡,便是擁有大量獨家專利,諸如科大訊飛的語音雲,諸如現在談的蘇大維格的各種微納產品的專利,這幫我們找到了很多值得期待的品種;

市場需求:需求規模則直接決定了市場對於公司市值預期的高度,諸如我們早期挖掘的湯臣倍健,膳食營養在國內還處於一個萌發的階段,面對龐大的國內消費者,這類公司擁有品牌和渠道優勢,足以讓它跑在市場份額的前列。

綜上,好市值,好業務是我們的選股邏輯之根基,我們完全沒有說去看所謂的之前走勢,K線波動來看是否是可選的標的。



【持股】

只要一開始行動,我都會以我當初預判的邏輯和預期加以跟蹤,跟蹤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只要當初買入的動機依舊合理可續,基本很難動搖我持股的意願,而且會持有很久很久。
雖然股市對於財富的發酵會更迅速,但企業的成長需要時間,市值的發酵需要時間,市場的認可需要時間,你干著需要時間的活卻總喜歡分秒完成,這需要我們客觀直面!

漲跌絕對不是短期買入賣出的絕好依據

我想大部分人真正喪失機會的命門在於太看重下注後的漲跌,基本上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習慣,以自己買入的價格位置,開始要求這個價格起,股價變動的區間必須以漲為前提,否則就會否定自己的買入而發生所謂的止損和賣出。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你應該質疑的是你的買入動機和邏輯是否可行,而不是去琢磨買入之後股價漲跌的操作。

買入之後的漲跌,只是市場波動的一種正常反饋,除非你真是運氣極好,每一次出手想拿在最低位置的機率其實很低。而大部分人的投資習慣是,只要不是拿在最低位置的票,波動一下基本上很快就會出手了。

這個市場比較可笑的幾個思維是看流通股東裡面有沒有所謂的大戶或者基金,有的話就會萌發出幫人抬轎的說辭。

其實一個股的漲跌,資金在介入的一刻就已經確定了其走勢,這個已經塵埃落地,後續的波動,是你完全無法預判的資金進出的結果。

真正的漲跌,還是我們上面說的市值預期,行業發展的效果等等的綜合反饋。

而只要市場是自由博弈的,永遠不要在乎,在你之前誰買了還是誰賣了這個股票,甚至包括所謂的大小非解禁或者說大小股東的增持,因為只要發生交易,它都只是場內參與的一個普通散戶而已,不是所有管理層對於買賣和交易都有一套完整的預期邏輯和未來行情預判的能力。

過於在乎市場的雜音是很多人買賣失策的禍首

自從網絡成為大家交流信息的媒介,各種財經平台的搭建又成為了各類信息的集散地。那麼對於市場上各種言論造成的市場情緒波動,又成為了很多人持股心態中的症結。

市場上總是有各種傳聞,看好看空的言論,但你只要記住一句話:市場不因為誰的看多或者看空而改變長期的走勢。所謂的行情,這需要整個市場各方資金博弈才有最終的結果。或許有些人有局部的影響力,但放在長周期的時間裡,都只是汪洋中的小舟一般,很快泛起的漣漪又重回市場大博弈的體系裡。

對於各種看多和看空的言論要學會甄別和參考,看多的邏輯,看空的邏輯是否客觀可查,是否對你當初介入的邏輯和預期有長期的影響,甚至最壞的,壞消息發生以後,是否屬於實質性的不可逆情況。

而學會在這個過程中,篩選和無視一些雜音則是讓你自己獨立的必修課。

綜上,賣出的邏輯在於當時買入的預期,當時的預期取決於你對行情、市值的預判和修正,而這個修正來源於經營的持續性、公司項目進展而不是股價波動或者說某一個人的看好不看好。只要公司經營如舊,盈利能力持續,未來預期依然,少些浮躁,便會有收獲。

長時間持股不漲,怎麼辦?

這個是很現實的問題,諸如在我們介入海正之前,這個股其實五六年沒有實質性的漲幅,我也不敢說,我買了,它就馬上起死回生,生龍活虎,沒有這樣的規定。但我想我買入的邏輯和動機在介入時就已經清晰了,它前期的漲或者不漲,對於後面的行情已經沒有參考的價值。那麼我們就等著,我預期的這些對市值促進作用的因素發生的節點。

那麼一旦長時間不漲,財富沒有增值,只能說我們當初預判的邏輯確實沒有適應市場行情的發展。

諸如去年我們12年年開始拿的中科金財,起起伏伏,我一直預期的是第一目標40億的市值,這個彈性我認為是最容易達到的,但也久久未達,未達我怎麼辦?我只能選擇等,因為還有很多能促使它達到的因素,因為它處的行業特性,業務布局的因素。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離開了,不是說他們不願意等,而是資金使用效率,收益預期大部分在股市裡的人還是喜歡“快速致富”,欲速不達,財不入急門的道理盡管耳熟能詳,但真正落到實處,其實還是需要自己去理解和參悟。

再如我一直持有的科倫藥業,中葡股份這些標的,也就幾年沒有漲甚至是虧損的,支撐我認可的他們資源優勢、企業的盈利和轉型等預期一直都在,我經歷了他們沒有漲的過程,但漲的預期又都還存在,所以避免這種某個股不受市場待見的方法,依舊還是分散自己的投資,別無他法。因為行情只有經歷過,走過才知道有沒有。

分散,不是遍地撒網,而還是回到我們上述的選股邏輯裡,精選出自己理解的標的,然後給時間。

當然,簡單的選股和持股的文字不是萬能鑰匙,但你沒有陪過一個企業的低谷,怎會享受到其真正巔峰的時刻,更何況,你選之前都那麼堅定認為他們是有未來的。

總而言之,精選個股,分散投資,學會堅持,你一定會有收獲的!

http://xueqiu.com/3004708315/2965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