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2, 2014

[香港已死] 甲午潰敗【星期日文章 陶傑】

歲走馬年,時值「甲午」,大陸許多毛左大喊危險,並宣示日中兩國將在另一個「甲午」年決戰。
甲午年在香港,正逢主權移交十七年。香港色情電影以前有一齣叫「危險的十七歲」。香港特區誕生十七年,是全面走向潰敗,正式爆煲的一年。


鄧小平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企圖令香港在沒有英治的狀態下「繼續發揮作用」。此一「設計師」之異想天開,到了馬年,不幸證實完全破產。香港特區之失敗,敗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管治技術之敗:高鐵醜聞文件爆發,西九總站地質勘察報告,顯示港鐵早在四年前,就知道西九總站地底有淺層的高硬度岩石。不但監管不力,而且高層的西裝 友公然說謊,地基打到一半,打不下去。可憐五年前在立法會強行通過六百多億的高鐵撥款,建制保皇黨,親中政治最大,今日個個都「功垂青史」,白做了一枚應聲蟲。


英治時代因有豐富的殖民地經驗,英國人是天生的探險家、勘探家、知識專家,在遠東的非洲,到了哪一個地方,必先了解當地的水土地質、動植物學、自然生態。西九地底有花崗岩,讓「差不多先生」組成的中國人班子,辦事粗疏,不知天高地厚地亂挖,當然搞出個大頭佛。


現在如何推卸?不如又開動輿論機器,大罵英國人撤出殖民地「製造地雷」。花崗岩不是一八四二年由港督砵甸乍指揮英軍偷偷埋進去,就是英國人故意將西九的地質檔案帶回倫敦,以白人優越的姿態,作弄一群「當家作主」的猴子。
將民族主義煽動起來,再在大陸網站散發,叫大陸的中國人抵制英超聯、抵制將子女送去英國讀寄宿學校、抵制英國的「福爾摩斯劇集」,或可轉移仇恨目標,有效抵銷高鐵的花崗岩醜聞。


管治技術低於英國,不必太多事例舉證。思想的花崗岩,則是中國基因天生形成,見於旺角西洋菜街大陸的糞便戰。特區高官蘇錦樑認為應該「包容」,但主管社會福利的高永文由英國人的醫學邏輯主張「執法」。梁班子內的高官絕不「齊心」,而且引發一場中西文化的內戰。



中國文化並無「包容」,如果有,這個國家早在十九世紀中期與日本的明治維新一樣,通過了現代化的考試,進身為現代文明國家。歷史證明,在中國人社會講「包容」十分危險。三十年代,民國的蔣中正政府就是包容上海的左傾知識分子散播馬列思想,致使中國人集體反智,以「文革」的自毀高潮告終。中國人是不能「包 容」的,一「包容」必包容錯誤,該包容的,像人權和自由,必定隔濾;不該包容的,像馬列共產思想和旺角的糞溺,卻又迅速滋長。了解這個民族,就明白,除了 西方的 iPhone 5等高科技硬件,其他一切屬思想型的事物,中國人一旦學舌而模仿,一定製造災難。此一道理,蘇局長和一干「文化學者」,看來這一生也不會開竅。


管治技術之潰敗,思想的潰敗,必然導致政府的崩潰。一堆糞便、一塊花崗岩,顯示香港特區時代生理硬體的敗壞,但二○一七年普選的標準卻揭示香港特區精神上的死亡。



不錯,「提名委員會」確實是投票選出特首的人,正如美國的總統大選,真正選出誰是白宮主人的,是每一個州的選舉人。但美國的選舉人投票制,每一州選舉人數目 與各州人口比例相若,各州全民投票,如果共和黨候選人佔多數,那幾十個選舉人必無選擇,只能做這個州民意投票結果的傀儡,將所有票都投給共和黨。

選票人制度,白宮主人須由那三百人選舉人票產生,但三百多名選舉人全部聽命於美國選民,當然,有的州選舉人票數早應改革,因為移民多了,人數增加,例如布殊與戈爾之戰,就出現全國選民投票多於布殊,但以選舉人票數計,卻是布殊做了總統。

票數多寡,引起爭議,最終還是由獨立的司法來裁決,聯邦法官一錘定音,戈爾服輸退出。美國的選舉人制度,雖未因人口增加而改善,但獨立的司法,卻保障了最終的遊戲規則。那一次美國民眾沒有上街暴動,因為憲政規定三權分立,縱有技術問題,也要遵守。



香港的「制度」(如果這也叫制度的話),正是不人不猴、非驢非馬。提名委員會的四大界別是如何界定的?為何不七大、八大而是四大?為何消失的漁業和耕作,漁農界卻是一界別,但運動、演藝、文化及出版卻擠成三個劏房?香港的宗教界頭目紛紛被統戰歸隊,所謂「界別」,在小圈子選舉時,不是一聲令下,就紛紛由挺唐 看風改為支持梁振英了嗎?
因此三大潰敗,馬年的特區香港,繼續沉淪,又豈是偶然?

http://m.next.hk/news/nextlife/20140511/3964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