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呼籲學生和老師,不要參與「犯法」的佔領中環,更略帶恐嚇意味地說,犯法老師會有法律以及職業前途之後果,違法學生則可能留有案底,「對日後升學、就業影響很深遠,後果可以相當嚴重」。
問題是,吳克儉其實完全無提過,打算佔中的學生背後之崇高理想:爭取真普選、捍衛公民的政治權利、維護社會公義等等,當然亦沒有肯定過學生關心社會的熱誠,只是一味聚焦「是否犯法」。
吳克儉完全不提學生出發點
必須指出,「學生不應犯法」這句話,表面上確實是很有道理的「萬能key」,但假如犯法的目的,是要爭取更重要的公眾利益之時,對與錯就不是這麼分明了。舉個例子,孫中山當年搞辛亥革命,對滿清皇朝來說也擺明是「犯法」之事,但我們會覺得孫中山做錯嗎?不,我們反而尊稱他為國父,感激他推翻獨裁政權。
回顧古今歷史,當學生為了社會公義而犯法時,官員及校長又會怎麼說呢?會像吳克儉一樣大潑冷水嗎?當然不會。
先說近的,2011年中大學生陳倩瑩衝擊遞補機制論壇後,擾亂秩序罪成,被判囚3周,完全違背了「學生不可犯法」的吳克儉原則。
但中大校長沈祖堯隨即發表公開信,不但沒有怪責陳倩瑩,反指「相信她的行動,絕對不是為了個人私利,而是出於對香港的關心及對民主人權的追求……有需要時,我會以個人名義為她的訴訟提供經濟援助」。沈校長最後還表示,明白年輕人參與社運時,可能採取一些較激烈的行動,他呼籲大家能在和平非暴力及尊重法治的原則下,努力爭取公義。
至於新任港大校長馬斐森早前提及佔中時,雖然也明言學生要尊重法律,及不接受不負責之行為,但起碼就同時強調,自己支持學生和平抗議的權利,並會在尊重法律之下協助學生。
馬英九:年輕人關心國是,國家才有前途
將視線放至台灣,就更看到兩地官員的分別。雖然台灣總統馬英九處理「反服貿」的手段也是相當拙劣,但人家的語言藝術起碼較好。3月23日,當他首次回應學生疑違法佔領立法院一事時,劈頭就先肯定學生的熱情與出發點,更說自己年輕時也曾參加學運,「我非常了解,年輕人關心國是,勇於參與,國家才有前途」。
由此可見,民選的官員與小圈子產生的官員,的確有天淵之別。雖然權力會使人腐化,但明顯地,民主選舉下的官員無論怎腐化,起碼保留了人類基本的智力。
最後,也不得不提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北京大學前校長蔡元培。他不僅沒有阻止學生以犯法行動爭取公眾利益,更身體力行參與其中,並幫手支援學生。話說1919年5月4日,學生高呼「內懲國賊」口號,火燒趙家樓,軍警立即逮捕了32名學生代表。
此時,蔡校長沒有對學生說「你日後升學會影響深遠的!」反而是為了營救學生,不惜與一眾「歐美同學會」會員,發動全國工商界罷工罷市,最後才「成功爭取」釋放全部學生。
其實,教育工作者本來就應該要有這種胸襟,「是否犯法」根本不是重點,反而學生能否理性思考、客觀分析事件,以至是否懂得關心社會、爭取公義,才是教育理念的核心。吳克儉身為教育局局長,卻連這種基本思維也沒有,實在是港人之悲。
詳盡評析 | 重點評論 | 香港 | 發表於 2014年5月15日 下午11:45
http://www.post852.com/%E5%90%B3%E5%85%8B%E5%84%89%E3%80%81%E6%B2%88%E7%A5%96%E5%A0%AF%E8%88%87%E8%94%A1%E5%85%83%E5%9F%B9-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